贫困户倪德才的幸福路
2019-07-04 10:30: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王磊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日,安徽省萧县唐元村的梨花竞相开放,81岁村民倪德才手里拿着自制“授粉器”,准备给地里的23棵梨树授粉。虽已是耄耋之年,但他的精气神十足。看到笔者和镇村扶贫专干一行人朝自家院子走来,他热情地招呼大家到屋里叙话。

  老人的房子经过修缮,房前屋后很干净,墙上“共产党员户”“光荣之家”“脱贫示范户”的红色标识牌分外醒目。

  年轻时,倪德才的爱人李爱莲坐月子期间,不慎受了寒气,落下病根。“这么多年得过哮喘病、肺心病、脑梗塞……一辈子下来,病多得跟毛线头一样,捋不清。”说到这,倪德才抹了下眼角。

  “以前的日子不能想,有时候为了过年能买上点猪肉,真得提前两个月存钱。”倪德才说。

  李爱莲更是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和疾病的痛楚。在她印象中,身子落下病根后,日子就只有村卫生室、县医院和家的“三点一线”。“钱借得多了,亲戚都躲着你走。”李爱莲频频摇头。

  “前几年我们把倪家老两口都列为低保户,每年能得到4944元的补助。”村党支部书记葛善红说。

  老伴经历这几次大病后,倪德才知晓了安徽省出台的“351”和“180”等健康扶贫政策。他捏着一叠病例激动地说:“去县医院看病,最多自费3000元,就这3000元政府还给报销,这几场大病下来,没花啥钱。”

  倪德才家里有2亩地,除了小麦和玉米的收入,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一年到头抛去农资成本,剩不了几个钱。家里的老屋住了几十年,里面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一下大雨,就得找盆接。翻修房子需要几千元,倪德才硬是攒了几年没省出钱来。有段时间,老人总嘀咕,这日子过得咋这么难呢?

  一天晚上,倪德才坐在院子里抽闷烟,宿州市地震局选派干部、村扶贫第一书记李伟来到他家里说:“村里正在统计贫困户住房情况,你们家的房子经过检测属于危房,政府要补助6000元给你们修缮房子。”

  “不到一个月,房子修缮一新,夜里睡觉也睡得踏实了。”说到动情处,倪德才热泪盈眶。

  生活不易的人,更要奋发图强。2016年,倪德才改种了一亩花生。随后,他重新管理起当年疲于给妻子治病而荒废的23棵梨树。葛善红告诉他,现在老百姓搞种养,政府有补贴,县农委还有专家来培训。

  勤奋的人最幸运。当年,老倪家的花生获得丰收,23棵梨树产果7000多斤,一共获利8000多元。尝到甜头的他,在镇农技站的帮助下,又管理起家中的10棵枣树。靠着自己的努力,2017年底,倪德才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在采访中,笔者看到,一条平整的小砖路从倪德才家一直延伸到村道,小路两旁种满了柔嫩翠绿的莴苣。黄口镇党委副书记、镇扶贫工作站站长韩震介绍,这条路是老倪一寸一寸铺出来的。

  “自己修的路,走起来踏实。”聊起自己修建这条小路的初衷,倪德才颇为自豪。原来,他家的地势比村道要低,逢阴雨天,雨水能没到膝盖,水退去后满院的稀泥。每次大雨之后,村里的干部和邻居都要来帮助他打扫两三天。这让老倪心里很过意不去,他决定要靠着自己的双手铺出一条新路。

  说干就干,倪德才推着家里那辆破旧三轮车,每天颠簸十几里路,看到谁家盖房子扔下的废砖头就收集起来,运回家中。从铺设砖块、压实路面到填塞砖缝,老人从白天忙到深夜,累了歇,歇了再干,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硬是把这条坑洼土泥路变成了石砖路。

  今年3月,萧县县长武戈在黄口镇的一次走访中,听到了倪德才的事迹,向他竖起了大拇指。面对县里、镇里各种褒奖,倪德才认为,自己是共产党员,政府处处替自己着想,不能啥都推给政府,凡事得走在前面,给村里人做个好榜样。

  此时,唐元村正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倪德才在村里很受大伙儿敬重,在他的影响下,群众都自觉配合村里的各项工作。

  天色渐晚,倪德才拿起“授粉器”,起身朝屋外走去。他说:“用这个东西授粉很方便,23棵梨树两天就能干完,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