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贫困户,我扶贫我骄傲
2020-08-14 09:1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关盛元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关盛元(中)和同事一起走访贫困户

  近段时间,我和一些扶贫的同事暂时被组织安排到陕南小城平利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我们住在一个叫做广佛的山间小镇。这里四面环山,青翠如黛,两条顺坡而上的街道和沿街徽派建筑的民房构成了这个小镇的人文景致,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穿镇而过,水流冲击石头的哗哗声,让我们这些异乡人在夜间醒来时不禁推开窗户看一看,山雨是否又飘洒了一夜?犬吠,鸡鸣,虫吟,还有当地山民劳作的家什碰撞声,会在每一个清晨将我们唤醒。清晨,一碗包谷稀饭,一碗酸菜汤面,会让我们忘记头天的奔波疲乏。

  广佛镇虽然地属陕西,但靠近陕鄂交界处,方言婉转柔和,在关中和陕北人听来,这里的话语更像是动听的歌。茶文化是这里的主打,无论踏进哪户人家,主妇二话不说,会先奉上一杯绿茶,沁人心脾。

  山里人的淳朴和热情是与生俱来的,见到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他们在称赞党的好政策的同时,也感谢我们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入户关心他们的生活。我心里感到非常骄傲,这份骄傲既来自于群众的信任,也来自于一名驻村干部的光荣。

  除了早晨和晚间在镇上开碰头会,我们白天都在山间奔波——为了走访一些不愿搬出大山的贫困户,精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我们每天都要翻山越岭,徒步到老乡家里,草帽、雨伞、工作牌、笔记本、扶贫资料是手提包里的必备物。半个月来,我们一共走访了100多户,感触颇深。

  广佛镇地处秦巴山区腹地,虽是天然氧吧,但贫穷世代伴随,这里的人把走出大山当作奋斗目标。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这里的茶叶、绞股蓝、药用百合等农特产逐步打开市场,有的村还有了社区工厂。松河村牛哥社区工厂的袜子销路就不错,当地的腊肉等土特产甚至需要预订才可以买到。

  有几次,我清晨6点多出门,惊讶地发现山坡上已经有不少干活的山民,他们弯腰忙碌着手里的农活,或挖百合、或摘烟叶、或在茶园除草。我忍不住和干活的大叔聊天: “您干活起得挺早啊!”他笑呵呵地回答:“客商开始收购百合了,趁着天气好,我得把地里的百合都挖了。”

  此情此景,让我无比欣慰。是啊,只有让农民相信劳作可以改变贫穷、创造财富,乡村才有希望!脱贫攻坚以来,对于住在大山里的群众来说,生活的改变看得见摸得着!

  山里人祖祖辈辈住在深山里,交通闭塞,出行不便,再倔强的人也得向现实低头。走访中,一位老人乐呵呵地告诉我,之前出村的路不通,有个头疼脑热要么硬撑,要么在山里找点草药自己医治。现在水泥路通了,无论是去镇卫生院还是到村卫生室都很方便。

  在入户过程中,我遇到一位尿毒症患者,他告诉我,他需要定期透析,如果不是农村合作医疗和健康扶贫政策,根本活不到今天。还有一户尘肺病晚期患者,喘口气都很费力,家里还有两个学生以及年迈的父母。虽然交流困难,但他的话语和眼神中透露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的确,如果不是依靠好政策兜底,这样的家庭如何维持?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脱贫攻坚凝聚起全社会巨大的力量和资源,让小山村里这些遭遇不幸的家庭有了挺过难关的底气。

  通往幸福的路从来不是坦途,作为一名当了4年驻村第一书记的扶贫人,我看到了秦巴集中连片贫困山区群众生活因为扶贫发生的巨大变化,也看到了扶贫人和贫困群众,都在用自己的汗水奋斗、拼搏。对我来说,这半个月的经历,是一次意义深刻的“回访”。(作者为西安市科技局驻鄠邑区余下街道灵山寺村第一书记)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