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铁姑娘”罗轶红
2020-11-26 16:1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黄德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江苏省泗阳县爱园镇有一位群众人人熟知的“铁姑娘”——扶贫专干罗轶红。缘何叫做“铁姑娘”呢?原来罗轶红去村里走访的时候,群众有时候会误把她的名字喊成“罗铁红”,又因为她工作起来铁打般的精神,同事们便把这位“女本柔弱,扶贫则刚”的女子唤作“铁姑娘”。

  2014年8月,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罗轶红被组织上安排到爱园镇里仁片区(原里仁乡)工作,近7年的光阴,她一直扎根在涟沭泗省定连片扶贫片区的脱贫攻坚战场上,挥洒着青春和汗水。7年时间里,她把自己当成困难群众的“亲戚”,在“小板凳上”“大碗茶里”宣传扶贫政策,和困难群众“拉家常”“算小账”,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一枝一叶总关情”,公与私面前,她选择扎根基层,甘当群众“服务员”。“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我想你了。”“宝宝,妈妈在和叔叔阿姨一起阻挡病毒‘小怪兽’哦,这段时间都不能回去陪你了。”这是疫情防控期间,十几天没回家的罗轶红和她四岁儿子“小锤”的特殊对话,四岁的“小锤”用爸爸的微信给妈妈发了语音,听到孩子奶声奶气,又带有哭腔的声音,罗轶红偷偷用纸巾擦了擦噙在眼里的泪水,并用宝宝听得懂的话,告诉她妈妈有工作任务。这样的特殊的对话在他们家经常发生。罗轶红干工作“没有时间观念”是出了名的,经常熬夜加班,2016年2月,她的儿子“小锤”出生了,为了不影响工作,刚休完产假,她就在单位旁边租房子住,把老公和儿子的“家”都安在了那里。单位同事都看过一张充满“笑点”的照片,就是罗轶红在电脑上加班录系统,不到一岁的小锤蹲在妈妈的桌子底下自己玩耍,这是她的同事偷拍的。在里仁工作的两千多个日日夜夜,她用一副柔肩担起了脱贫攻坚的重担,心中装着百姓的冷暖。罗轶红情感丰富,内心柔软,她常跟乡村两级同事讲:“我们要设身处地的,怀有同情心、同理心,把自己放在低收入户的角度上,假如我遇到这个事情,我希望对面的人怎么来帮我这个事情。”在她心里,这些困难群众就是自己的亲戚。现在的罗轶红,是困难群众心中的“罗姐姐”“罗阿姨”“闺女”。

  “咬定青山不放松”,苦与乐面前,她选择追随信仰,甘当政策“宣传员”。为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及讲话精神,她认真学习钻研国家、省、市、县出台的各项扶贫政策,尤其是宿迁市扶贫政策20条。为了更好的给贫困户解读政策,她对着20条中有疑问的,打电话到各个单位一一咨询,一次不懂就两次,电话说不清,就跑到人家办公室请教,她弄清楚后就在全乡脱贫攻坚专题会议上,经常给乡村两级干部、帮扶责任人培训讲解。她还逐村组织建档立卡低收入户进行集中宣讲,把党的政策传到每个受益群众心中去。罗轶红不仅要常态走访建档立卡户,还要对接后方挂钩单位。曾经有过几次一天接打了上百个电话,沙哑的嗓音是罗轶红的“标配”。问她辛苦吗,她常笑着说还好还好,“不打电话沟通联系好,晚上回家觉都睡不好”她说“这样虽然身体累,但心不累,睡一觉,又精神抖擞了,各方都对接好,有成就感。”

  “不破楼兰终不还”,得与失面前,她选择坚守阵地,甘当扶贫“战斗员”。参加工作以来,罗轶红工作认真踏实,单位有事总是随叫随到,服从组织的安排,她经历了多岗锻炼,常常说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2017年时候她婉拒了上级借调的机会,明知道“一入扶贫深似海,从此假期是浮云”,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放心不下“穷亲戚”们,她还是义无反顾的留下了。里仁社区有两个孩子,叫陈晓杰和陈晓燕,他们的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失联了,现在由大伯大娘一家抚养。罗轶红知道后,忙前忙后,帮忙办理孤儿证,申请补助,自费购买牛奶、书包送到孩子手上,联系社会爱心资金帮扶,在孩子的生活得到保障后,她没有放轻松,经常关照孩子的大伯大娘,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叛逆,要注意引导和关爱,让孩子自信,坚持上学。除了点对点精准帮扶,罗轶红还积极对接上级扶贫项目、帮扶资金。近两年来,经她参与争取来的项目就有十多个,涉及扶贫厂房、村部建设、沟渠路道改造等,为地方面貌的改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了帮助全镇21个村增收脱贫,她针对各村实际情况,她逐村过堂会商排定增收计划,送上脱贫锦囊。

  罗轶红的每一天都被工作排的满满当当,晨光熹微,她制定作战图全力攻坚;灯火阑珊,她挑灯夜战核实系统数据;寒冬酷暑,她走村入户宣传扶贫政策。“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就是罗轶红的生活状态,她非常积极乐观,说自己努力认真工作的样子是孩子接受的最好的早教。

  在基层工作7年时间里,罗轶红曾连续5年获评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奖,记三等功一次;2019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优秀扶贫专干”;曾荣获泗阳县“担当作为好干部”、泗阳县“目标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用实际行动践行写在扶贫日记本扉页的一句话“接受教育,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扶贫路上“铁姑娘”在绽放。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