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共成长 | 老手带新手 振兴路上手牵手
2024-03-22 10:0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凤双 整理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师傅:赵松粉

  河南省禹州市方岗镇徐门村党支部书记

  徒弟:王宁

  河南省禹州市方岗镇徐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徒弟谈收获

  师傅给我上了“三堂课”

  第一课:心连心,做“贴心人”

  记得刚入村第一天,我乘坐的班车在南北向的水泥路上爬上爬下,过了一坡又来一坡,让我原本就忐忑的心情更加七上八下。爬上最后一个坡就到了村口,村书记已经在等我了。我赶紧迎上去,她笑着来拉我的手:“选调生王宁对吧?我是村书记赵松粉,叫我姨就成!姨代表徐门村大家庭,欢迎你加入!”赵书记热乎乎的手抚慰了我的不安,“谢谢姨,小王来报到啦!希望能成为您的好帮手!”

  村口处立着一个石碑,上面写着“徐门村修方圆路辖区段捐资名单”,看着上百个鲜红的名字与数字,联想到进村时走过的大路,我心中陡然生出一份敬畏。“姨,这个石碑说的修路,就是这段大坡吗?”赵书记带着我边走边讲:“对。不怕你笑话,之前咱们村也有水泥路,不过是有水有泥巴的‘水泥路’,全村人都得走几百米从邻村路口出村。后来全村人开始修路,大家伙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2018年修好南北方圆路,2020年修好东西小路,咱村四组那里还有块石碑,刻的是修东西小路的名单。”

  赵书记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重重砸在了我的心头。修路这么大的事儿,真有这么简单吗?在村一段时间后,我时常看到石碑处聚集着晒暖聊天的村民们。从他们口中我才得知,道路问题困扰徐门村已久。2018年是赵书记上任头一年,她敢想敢干,不光自己带头捐资1万元,还动员丈夫、儿子、儿媳和出嫁的女儿都回来捐款。她没日没夜地为修路操心,一边跑政策、一边下工地,还没落下村里每一件日常工作,几十天下来人就消瘦了一圈。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行动上更是积极响应。最终,徐门村历时3年修好两条出村路,又历时2年修好上山的生产路,累计修路近6公里,仅群众筹资就近40万元。

  “姨,我听说了修路的事儿,您真厉害,敢想敢干,还干得这样好!”在入村第一个月的帮带人谈心谈话中,我对赵书记说出心里话。师傅云淡风轻,“农村人不讲究花架子,就看实实在在的事儿。你真心,他们就给你实意。你带头干,他们就跟着干。咱们做群众工作,就是想到前头、走到前头、干到前头。”这是赵书记身体力行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她教会我脚踏实地为民着想,凡事不务虚只务实,用真心才能换真心。

  第二课:走出去,做“当事人”

  “咱村里来了个研究生,学历可高了,以后咱们可有个好帮手啦!”入村后,村干部对我抱有很高的期待。然而,基层工作不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深入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

  “小王呀,你帮我整整高龄认证吧?大爷不会弄手机。”

  “俺家孙女上学有没有啥好政策给些补助?”

  “俺两家的地当初没好好分清楚,恁是村干部,能不能帮俺们做个公证,处理一下?”

  ……

  起初,千头万绪的工作让我无所适从。刚入职的我虽然迫切想帮群众解难题,又常常因为缺少对政策、村情、户况的全面了解,而“有口难开”。于是,我一门心思扑在“补习”知识上,查资料、看户册、翻文件,加上承担起了用电脑敲文字、制表格的工作,往往在村部一坐就是半天。

  赵书记看到后,主动带我走出去,叮嘱我:“政策不懂可以学,但不能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成天缩到屋里可不是事儿,要想摸透村里的情况,得用脚走出来。”她带我走到田地间,告诉我,大多数农村人一辈子都围着土地转,要常来看看庄稼地,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她带我走到村文化广场上说,村里人经常聚在这里晒暖,要多来陪群众聊聊天,就当是和大家“交朋友”,放下包袱才能走进他们心里。她还带我走到村民家里,告诉我只有设身处地看到群众是怎样过日子的,才能理解他们的困难和诉求……

  一圈走下来,我深刻意识到自己一心扑到文字上,是无意之间在逃避问题,只坐在办公室里会离群众越来越远。脚上有泥,心中才有底,干事才能实。只有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才能真正深入群众,从而找准解决问题的路子、用对破解困难的法子。这是赵书记给我上的第二堂课。

  第三课:讲土话,做“村里人”

  走进群众家门,我也遇到不少困难。第一次到村民家中了解民情,我只能跟在赵书记身后,简单介绍自己:“大爷好,我是新来的选调生王宁。”说完就对着村民点头微笑,局促地再也说不出几句囫囵话。后来,胆子稍大一些,能够对照着走访台账上的问题,一条条问。“大妈,咱家几口人?收入来源是什么?最近有遇到什么难事儿吗?”

  然而,每次回到村部翻看走访记录,我就会发现村民们的回答往往高度雷同,难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生活现状。我苦恼地问赵书记:“书记,为什么我感觉村民们对我不是很热情,而且他们的回答好像也不真实。”赵书记对着我笑了笑,然后耐心地告诉我,做群众工作最重要的是接地气。“宁宁,跟群众打交道一是要讲‘土话’,不要讲‘套话’;二是要先打开话匣子,多和他们唠家常,问问孩子、土地、收成,从拉近距离开始;三是学会观察,看和想有时候比张口问更管用……”

  从此之后,我转变思路,将走访台账上固定的“问题条目”放一放,带着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每到一户先与村民聊家常。“留柱爷起得早呀,今天早上吃的啥?”“爱芳婶儿,咱家哥哥姐姐最近怎么样啊?”我开始像对待朋友一样同村民交流,记录他们的真实诉求。这样一来,我所调研到的户情信息逐渐完善,村民们的真实诉求也得到重视和解决。在这样一来一往中,我也慢慢走进群众心中,真正成为村里人。(王宁)

 

  师傅有话说

  徒弟教我“赶潮流”

  根据组织安排,由我担任王宁的思想帮带人。几个月相处下来,我真切感觉到宁宁是个踏实认真的好孩子,眼里有活也愿意干事。到村工作以后,她没有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就端着架子,反倒是谦虚得很,经常跟着我问村情户况、问基层工作的方法等。更难能可贵的是,宁宁还勤于思考,经常琢磨与基层工作相关的问题。

  她到村后不久就赶上了九九重阳节,便主动提出以此为契机服务村里老人,开展公益诊疗、公益摄影、公益理发。简单商量后,她很快就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和活动策划,行动力很强。活动开始后,她还主持了整场文艺汇演,落落大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次活动惠及村内130余人,很多乡亲都向我夸她,说这个小姑娘不错。

  宁宁虽然入村时间短,但思路很开阔,想法比较新颖。春节期间,她在村走访入户的基础上,搜集了许多乡亲们拍的村里的美景美食、志愿服务、大型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制作了徐门村的乡村推介短视频,被推送到许多媒体平台,让徐门村有了一次大亮相。

  除此之外,她还提出了很多新点子。我们村有十几年的金蝉种养经验,但知名度不高,她建议通过新媒体加大宣传推广,从种植、打理到收获,利用每个关键时间节点拍摄照片、发布短视频,宣传徐门村纯天然的金蝉种养过程。在她想法的基础上,我们村干部共同讨论发掘出更多思路,例如后续可以开发游客捉金蝉等体验项目。慢慢地,我也学会了“赶潮流”,更加重视宣传的作用。最近,我正计划考察周边乡镇的直播基地,希望能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为徐门村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赵松粉)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