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知识有力度也有温度
2025-07-08 09:2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24年10月底,我来到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德坞街道西宁村,以村委会主任助理的身份投身基层。

  在村干部们的热情帮助下,我迅速完成角色转换。西宁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晏祥勇把我当作徒弟,带着我走遍西宁村13个网格,村“两委”干部和网格员则陪着我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脱贫户、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现状。

  随着工作的逐步推进,我察觉到,地处城乡接合部的西宁村,虽然村民物质生活日益富足,但法律意识却相对淡薄。尤其是妇女儿童群体在权益受侵害时,往往因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能力而陷入困境。于是,我提出想针对他们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得到了村“两委”的全力支持。

  说干就干,我和村妇联主席将印有法律法规知识的权益保护卡,发放给村里的留守儿童和妇女。同时,我开启“地毯式”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村民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

  在一次走访中,我了解到一个令人揪心的故事。一个女孩在学校遭遇霸凌,施暴方态度强硬,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女孩的母亲离异独居,患有二级视力残疾,经济拮据,无力聘请律师维权。凭借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我迅速判断这起案件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立即联系后方单位负责法律援助工作的同事,详细了解申请流程和所需材料,并全程陪伴女孩母亲前往六盘水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对案件高度重视,当天就安排律师介入,援助律师多次走访女孩家庭,全面了解案件细节和诉求。最终,在法院的调解下,施暴方家长同意赔偿2.56万元医疗费用,让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我以此案为例,将法律援助和霸凌应对加入入户宣讲,从即时证据的收集固定,比如聊天记录、证人证言,到事后证据的留存,如医院诊断证明、学校处理记录;从校内投诉调解,到报警处理、民事索赔,每一个环节讲得深入浅出。

  除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矛盾纠纷调解同样是重中之重。今年年初,村民王某军和毛某飞夫妻俩因家庭琐事矛盾激化,多次发生激烈争吵。村“两委“得知后安排网格员和我多次上门了解情况,随后将双方请到村委调解室调解。起初,两人情绪激动,矛盾一触即发,村委调解人员一边耐心倾听,安抚双方情绪,一边寻找调解突破口。我结合《民法典》中关于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法律规定,为双方答疑解惑。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最终两人就财产分割达成一致,签定了调解协议,并约定今后遇到问题以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这次调解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基层工作中,只有把“法言法语”变成“土话方言”,才能让法律知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牟金翼

  牟金翼(右一)陪援助律师在村民家中了解情况。(西宁村村委会供图)

责编: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