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岸边是家乡
2025-11-14 16:3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通讯员 谢欣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以前要等两三个小时轮渡,现在宦子口大桥通车了,几分钟就到对岸!”10月29日清晨,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陈湾村村民陈德才驾驶满载螃蟹的三轮车驶过宦子口大桥。这座全长806米的大桥,从审批到建成通车仅用4个月,创造了洪湖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建设的“加速度”。

  一座桥,折射出一片区域的发展活力。今年以来,洪湖市聚焦“抓党建、强基础、兴产业、促振兴”,开展“洪湖岸边是家乡”党建片带建设,将6个乡镇街道30个村串联成线,以“党建链”串联“发展链”,深入实施堡垒提升、生态治理提标、基础设施提档、文旅发展提质、富民产业提级、基层治理提效“六大工程”,打响了一场覆盖74.3公里沿湖区域、总投资12亿元的乡村振兴攻坚战。

  “小积分”兑出乡村治理“大能量”

  “老颜,这个月积分又能换两桶油了!”在瞿家湾镇桃花村的“积分超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永福笑着给村民颜家模登记积分。很难想象,这位曾对环境整治“袖手旁观”的老汉,如今成了村里的“环保达人”。

  变化的背后,是洪湖市以积分制推动基层治理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的探索。针对农村环境整治中“干部干、群众看”的难题,洪湖市创新实施“积分制”管理,在全市233个村实现“积分超市”全覆盖。村民参与生态治理行动可兑换积分,凭积分兑换洗衣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以前村干部喊破嗓子没人动,现在大家主动‘挣积分’,连小孩都知道‘不乱扔垃圾能换文具’。”桃花村党总支副书记颜克龙算了笔账:积分制推行半年来,全村“三堆三乱”问题减少80%,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从30%跃升至90%以上。

  “小积分”激活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大能量”。洪湖水质均值已连续11个月达到Ⅳ类,为2016年国家对洪湖水质正式考核以来最好水平,“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在洪湖岸边真正实现同频共振。

  生态治理既要“群众动”,也要“机制活”。洪湖市打出“结对共建+专业攻坚”组合拳。组织25家市直单位与沿湖30个村结对共建,选派35支105人的“两清”工作组,在沿湖村开展“清洁家园”“清渠洁岸”行动,“一村一策”制定整治方案。在滨湖街道太马湖村,工作组联合村“两委”创新“党员包片、农户包院”责任制,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党员带头清理沟渠12公里,带动村民自发拆除违建棚屋23处;在汊河镇小港村,针对养殖尾水直排问题,工作组联合农业农村局实施“三池两坝”尾水治理项目,项目覆盖养殖面积1.65万亩,惠及农户2000余户。如今村里的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沟渠里又能看到鱼虾游动。

  “小资源”变身乡村振兴“活资产”

  “从城区开车5分钟就到铁牛农场,国庆假期带孩子体验农耕,在家门口就能享田园乐趣!”洪湖市区宝妈彭翩笑着说。

  其实,两年前这里还是片荒滩。变化,源于螺山镇铁牛村党总支领办合作社,发动能人募资26万元,带动36户农户资金入股、15户农户土地入社,整合闲散资源,打造出集民宿、游玩、采摘、垂钓、婚礼、研学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地标,实现“荒滩变游园、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农场接待游客1万余人,带动30余名村民参与,收益5万余元。”铁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余争介绍。

  铁牛农场的“热”场景,是洪湖市“小资源”变“活资产”的生动实践。立足全域资源禀赋,洪湖市推动“特色园区+业态融合”发展,让散落的乡村资源聚合成产业发展的“强磁场”。通过整合闲置土地、林地、水域等“沉睡资源”,打造了螺山村特色采摘园、中原“悦塘小村”等重点园区,形成“一村一景、一园一特色”的格局。

  资源唤醒只是第一步,如何让“田间”价值延伸至“云端”?洪湖市作出回答:延伸产业链。洪湖市将电商作为激活农产品价值的“金钥匙”,聚焦“洪湖莲藕”“清水蟹”等特色产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并培训返乡青年、农户成为“新农人主播”,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推广拓宽销售渠道。目前,洪湖市通过“小资源”的精耕细作,已构建起“休闲农业+特色种养+电商销售”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今年1—10月,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13.5亿元,带动数万户农民增收……这样的图景,还在洪湖岸边不断延展。

  “红引擎”点燃乡村振兴“新动能”

  “穿上红军装,演一段赤卫队故事,走一趟青石板老街,这才是真正的红色体验!”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来自武汉的大学生李娜刚体验完一场沉浸式情景剧。洪湖市瞿家湾镇以“红”为底色,通过“风景流动、场景灵动、仪式生动”等创新举措,让革命老街焕发新生。

  瞿家湾的红色蝶变,是洪湖市以“党建链”串联“红色资源链”的生动注脚。作为党建片带建设的核心板块,洪湖市将红色文旅作为激活全域振兴的“强引擎”,通过“点上突破、线上串联、面上融合”的策略,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如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洪湖市以瞿家湾镇为示范,深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红军街等红色资源,创新演红色剧目、走红军老街、听党史新课、唱革命老歌、吃红军饭的“五步体验”模式,让游客在互动中触摸历史。同时,整合沿湖红色景点与生态资源,打造“红色研学+绿色观光”精品线路。如瞿家湾红色景区串联洪湖生态旅游区,游客既能重温革命岁月,又能泛舟洪湖、品尝湖鲜,实现“红绿交融”的体验升级。通过党建片带建设,洪湖市将6个乡镇街道的30个村纳入红色文旅辐射圈,带动沿线发展民宿、农家乐、手工艺品销售等配套产业。今年1—10月,洪湖市接待游客848.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76亿元,沿湖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红色文旅已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金钥匙”。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