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特派员进驻园区,服务工业倍增;精兵强将沉入口岸,破解跨境金融堵点;源源不断的人才扎进乡村,为“云花”“云咖”“云果”等特色资源转化提供信贷支撑……云岭大地上,一场以“人才下沉”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如火如荼展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聚焦“四链”融合,紧扣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求,2024年,云南省委人才办牵头,会同省委金融办启动金融特派员试点工作,推动一批懂政策、通业务、接地气的金融专业人才走向基层、走进企业、走入乡村,着力为全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25家银行业机构、7家保险业机构、6家投资业机构和3家证券业机构陆续响应,首批552名金融特派员深入一线。
“我们选拔的标准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云南省农信社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介绍,全社建立起“一人派驻、团队支撑、全社联动”的工作格局,并将金融特派员经历作为干部选拔、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确保金融特派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来自昭通市镇雄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金融特派员张腾,于2024年10月被派驻牛场镇、花山乡两地,开展“进农村”专项服务。面对农户信息不全、融资渠道窄的现实困境,她与同事推动“整村授信+白名单”,把“信用”变成农户手中可用的资金。
为保障金融特派员有效履职、精准服务,云南建立起一套清晰的任务清单。“进园区”主要推动落实科技贷款损失风险补偿等6个方面工作,“进口岸”主要推动开展跨境人民币现钞委托调运等4个方面工作,“进民企”主要推动搭建“政银企”协作机制等4个方面工作,“进农村”主要推动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普及创新等5个方面工作,“进融信服平台”主要推动平台与金融机构深度对接等4个方面工作。
截至目前,金融特派员累计走访市场主体6.7万户、农户28万余户,提供金融政策宣讲和咨询服务3.7万余次,帮助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2.9万个,引导5.6万户企业注册使用融信服平台。
金融特派员制度的优势在于协同联动。在昆明高新区,金融特派员俞昱丞注意到昆电工电缆有限公司存在“专利多但抵押物少”的融资痛点,他迅速联合银行与评估机构,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将企业持有的41项专利技术转化为融资资本,最终成功发放2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为盘活人才资源,云南整合省内金融人才和博士服务团等力量,柔性引进发达地区金融专家,组建“云南省金融人才政策服务团”,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在服务模式上,采取“一人一点”“一人多点”或“多人一点”等灵活方式对接企业需求。同时,全省建立起共商会诊机制,协同破解重点产业在投融资管理、监管治理与风险防控等方面的难题,构建起“政银企”三位一体的金融服务生态。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完善金融特派员选派、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推动更多金融活水畅流产业链上下游、浇灌万千经营主体,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坚实、持久的金融动能。”云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讯员 云组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