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强基,凝聚乡村全面振兴磅礴力量
2025-11-14 07:2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发展的美好蓝图,也明确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清晰目标。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实践中,如何提高党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广大农村基层党建干部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中,边学习、边思考、边谋划。大家表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三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以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的根基。

  增强发展本领,走出共富路径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犹如春风拂过胶东大地,在山东烟台基层一线激起强烈共鸣与实干热潮。

  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如今蜕变为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这得益于烟台市大力推行的村党组织“跨村联建”。烟台市在不改变行政村区划的前提下,以强村带弱村、中心村带周边村,科学设置联建片区,通过“大田托管”、入股合作等多元路径,带动村庄抱团发展。

  “‘跨村联建’让我们13个村拧成了一股绳!”望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村党委书记陈松海语气中充满干劲。在联建片区党建联席会统筹谋划下,大户陈家村牵头建起了集观光游乐、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走出了一条“农业+文旅+体育”的融合发展新路。在最近一次联建议事会上,他向大家展望:“‘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发挥好农文旅融合发展优势,重点发力体育休闲和健康养老产业,我们村干部要提升经济发展能力,适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求。”

  跨村联建有效破解了单打独斗、资源分散的困境,激发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河北保定涿州市林家屯镇南史辛庄村就从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汲取能量,以村企共建的方式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涿州四喜酒业此前受限于销售渠道,林家屯镇党委、政府建议南史辛庄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名义,独家代理“醉八景”销售。林家屯镇还专门请来市博物馆专家,将三国文化与涿州八景风貌融入包装设计。“上市刚一个月,就为村集体增收4万余元,村民们都盼着扩大销售规模。”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山满脸骄傲。

  提升治理水平,共建和美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考验的是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各地基层党组织因地制宜,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当地社情的治理路径,将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的幸福体验。

  “你不能装充电桩,漏电了怎么办……”近日,安徽省淮北市临涣镇临南村村民张大爷与邻居闹得不可开交。村干部周欣得知后,第一时间入户调解,经实地查勘后,用专业知识和诚恳态度消除了张大爷的顾虑,两家握手言和。

  “小周既是村干部,也是‘一杯青茶’的调解员。”临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磊感慨,“年轻人学问深、思路新、懂法规,是基层‘解扣’能手。”临涣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祝天琪介绍,去年10月,临涣镇依托本地茶馆文化,创新打造“一杯青茶”党建品牌,以“党建+青年调解”模式,培养了一支38人的专业青年调解员队伍,泡出了一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功夫茶”。

  网格化管理,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必须进一步织密建强基层治理网络,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

  “红旗是党员户,三角形是五保家庭,绿色区域划着产业地块……”在广西靖西市新靖镇诚良村诚甲屯“呗侬来说事堂”的墙上,一张彩色“民情地图”格外醒目。这是诚良村为摸清村情、精准服务绘制的“连心图”,人口分布、房屋布局、产业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

  依托“民情地图”,诚甲屯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村民黄日伟想发展百香果种植,党员中心户丁明先通过“民情地图”快速定位地块资源,党小组随即对接农技部门上门指导;有两户因宅基地边界起纠纷,网格员丁先发对照“民情地图”厘清权属,当场就把矛盾化解了……诚良村党支部书记覃华说,“民情地图”让村情民意从“模糊印象”变成“精准坐标”,服务群众更有针对性。

  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常态长效

  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担当实干的干部队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求将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这是对基层权力规范运行的直接指引,各地正以务实举措推动基层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泥屯镇以财务公开为切入点,让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泥屯镇伽东村村民王艳萍指着村口的公示栏说,现在很规范,“一事一议”项目全部实行财务公开,每笔支出均标注经办人、审批人的名字,支出写得明白,村民心里亮堂。泥屯镇党委书记李永莲表示,全镇21个行政村财务公开都增加了项目建设公开,包括招投标、询比价和支付进度等,确保群众看得见、看得懂、信得过。 管党治党越有效,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就越有力。基层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以过硬作风赢得群众信赖、保障事业发展。

  福建省光泽县李坊乡李坊村从一个普通行政村成长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其成功秘诀在于多年来坚持深化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工作,架起了党员干部群众的“连心桥”。

  “早年搞公开走了弯路!”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寿坦言。村里虽然设置了公开栏,但村民真正关心的集体资产、项目资金等关键信息模糊,无法打消村民的疑虑。村“两委”改变思路,从“我们想公开”转向“群众想知道”。线下,在村内醒目位置设置公开栏,对村民关心的党费收缴、集体资产管理、村级财务收支情况等事项分类逐一公示;线上,建立“小微权力监督群”,及时将线下的“三务”信息在群内公示,干部轮流值班答疑,有问题快速反馈。村民没有了疑虑,村里高标准农田、梨园改造等项目实现“零纠纷”推进。

  展望未来,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坚信,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必将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凝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在广袤田野上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

  本报记者 周静文 林华维 刘琼 倪怀成 尹丹丹 俞玺勍

  通讯员 陈悠强 高熙龙 刘帅 赵璇 万子康 赖靓荣 莫柳英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