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色泽鲜亮的酸菜,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青山绿水间启程,短短48小时,它便能跨越千里,化身浙江餐馆的开胃小菜、福建家庭的暖心汤料、广东餐桌的爽口风味。
走进镇雄无盐酸菜厂,蒸汽氤氲的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鲜嫩青菜在流水线上经历清洗、烘烤、发酵,最终密封成袋,带着大山的清冽气息,奔向四方餐桌。
吴刚,镇雄县坪上镇人,1994年出生的他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电商行业,一次偶然,他发现市面上的“酸盐菜”远不如家乡自然发酵的健康爽脆。嗅到商机的他,毅然返乡:“要让这口地道的‘镇雄味’飘得更远!”
新技术唤醒老味道
传统镇雄酸菜,纯靠一双手、一口坛、产量低,周期长得熬人,品控更是全凭老师傅的手感,很难实现规模化生产。创业之路总是举步维艰,但吴刚骨子里认准了:家乡酸菜的灵魂,就是由乳酸菌带来的独特酸香与健康,必须守住。
当第一台烘干设备投入使用时,质疑也随之而来。“机器烘的,软塌塌,失了那股‘脆’的魂儿”。吴刚不退反进,力邀山东专家与本地老师傅联手攻关。经两天两夜反复调试,终于找出了关键,“成败竟在这30秒”!
烘干时长微调后,第一坛标准化酸菜启封。浓郁酸香弥漫瞬间,老师傅浑浊的眼睛亮了:“是咱的味!脆劲儿回来了!”现代车间成功锁住古法灵魂,日销数千斤、多地餐馆成“铁粉”,便是最响亮的回应。
2024年11月,“与雄同行”品牌正式亮相。紧接着,吴刚用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的6万资金,在厂区一角建起了实验室,这里成了古法智慧和现代科技“握手言欢”的见证地,发酵配方在显微镜和实验数据里不断精进,酸菜的口感层次更丰富,宝贵的营养也更多地锁在了每一根脆爽的纤维里。
“五月青”结出百户缘
如何让深山酸菜香飘全国?一种名为“五月青”的娇小青菜成为破局关键。它棵棵玲珑,青翠饱满,单棵分量刚好满足城市家庭一餐,告别浪费更保鲜。经传统乳酸发酵,还能激发出令人齿颊难忘的招牌“脆”感,这正是镇雄酸菜征服味蕾的“密码”。
吴刚踏遍山乡,选定芒部、罗坎等五处水土丰沛之地作为专属基地,“这里的阳光水土,仿佛专为呵护‘五月青’的鲜脆而生”。就这样,数百名农户地里纷纷种起了“五月青”。
“吴总,菜快黄啦!”“放心,车下午就到!”即使厂里一时消化不完,他的承诺也掷地有声:“喊乡亲种,就不能烂地里!用不完,照收!”这份对“脆”的执着,串联起了农户们信任的桥梁,日收千斤,实实在在鼓了乡亲们的腰包。
在吴刚的工厂,八成员工是本地妇女。问及缘由,他总是打趣地说道“家乡姐妹,有双做酸菜的巧手!”目前,酸菜厂共提供了28个就业岗位,工人工资每月可达4000元左右,逢年过节还会送暖心福利。
“厂子开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周末还能带娃来食堂蹭顿热乎饭,这日子,美得很!”酸菜厂的员工小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酸香味飘进云端里
“酸菜进云端?必须安排!”电商老手吴刚,深谙流量之道。他将鲜、脆、健康作为核心卖点,拍摄短视频讲述乡愁故事,圈粉无数。镜头前,晶莹剔透、根根挺括的酸菜撩动食欲,与年轻团队现场试吃那“咔嚓”脆响,让深山美味隔屏飘香,线上日销量可达5000斤左右,日销售额约2万元。
为点燃镇雄酸菜的品牌热度,吴刚主动出击,联手粉丝10万+的镇雄本土网红直播带货,叠加政府每年2万元的电商“助推剂”,酸菜的流量节节攀升。
“酸菜娇贵,保鲜保脆是生命线”。吴刚联手顺丰、圆通等物流巨头,量身定制冷链方案。如今,这份来自云南山坳的鲜脆,纵使跨越山海,抵达时依然酸香扑鼻,爽脆如初。
去年春节前夕,吴刚精心打包家乡酸菜,寄往浙江、福建等地打工的镇雄同乡手中。“尝到这酸味,眼泪差点下来!”这份抵达异乡的“家味”,瞬间熨平游子舌尖的思念。
当乳酸菌在陶坛中悄然发酵,这缕跨越山海的酸香脆爽,正承载着乡村振兴最醇厚的滋味。一位青年用智慧与热忱,让深藏山野的老味道,“脆”生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通讯员 曹莉 赵白羽 本报记者 周晶
厂里的员工正在打包酸菜。赵白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