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走进甘肃省嘉峪关市新城镇中沟村高原夏菜优良品种育苗基地,农户们正熟练地为制种南瓜锄草施肥,精心管护着试验田的一株一苗。基地每年向全市农户供应制种苗150—200万株,受益群众达4000户以上。这得益于嘉峪关市制种产业联合党委牵头,引进宝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全市制种产业资源,丰富制种整体业态,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抱团共富。
为破解村级经济发展不均衡难题,去年以来,嘉峪关市推行联村共建工作机制,通过党建联建互促、资源联享互惠、人才联抓互育、产业联盟互助举措,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推动各联建村实现共建、共富、共享,乡村产业由“零星分散”向“集群发展”转变,形成规模效应,实现转型发展。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村均收入达84.8万元,联建村集体经济同比增长20%以上。
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嘉峪关市采取“1+1”、“1+N”方式开展联村共建,以战斗力强、综合实力优、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强村为主体,带动周边村分类组建强村带动型、产业联合型、城乡融合型等联合党委,选派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理念先进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联合党委书记,党委委员由联建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建立联合党委联席会议、交办督办等制度,吸纳联建村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共同协商重要事宜,制定联建任务清单,细化工作举措。目前,已建立3个联合党委,累计会商解决区域发展中所遇难点、堵点问题29个,实现思路共谋、人才共享、实招共用,为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
为推动党建联建落地见效,嘉峪关市充分发挥各联合党委优势,加快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流动,发挥资金、资源的规模优势,针对联建区域内各类在建项目和各企业用工需求,以及各村主导产业、优势资源、剩余劳动力和发展需求建立清单,定期更新,确保信息及时共享。搭建联建各方定期沟通联系和对接服务机制,为各村提供就业、产业、创业、项目建设等资源,为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协调提供土地、水资源、劳动力等,促进服务共享。
“村里的微信群里通知育苗公司招苗木管护的零工,我就抓紧报名了,在家门口就业,不仅能把家里的地种上,还能多一份收入。”新城镇中沟村三组村民侯海军开心地说。新城镇新城村发展态势好、产业项目多,与地域相近的长城村、中沟村、野麻湾村开展联村共建,组建了强村带动型联合党委,探索建立共富工坊,整合新城村戈壁农业园区、中沟村高效无菌连体育苗温室基地,结合周边企业劳务需求,设立“共富岗位”,通过乡镇微信公众号、村级微信群、村村响小喇叭及时发布共享岗位信息,吸纳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就业务工,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联村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