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深入实施“瓯越先锋·头雁领航”行动 蓄足后劲促振兴
2025-07-17 09:01:0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最近,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的“成长训练营”出现火热态势,70名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每月雷打不动抽出2天时间,齐聚一堂“充电蓄能”。训练营紧扣基层党建实务、社区治理难题破解、乡村振兴路径探索等主题,精心设置理论专题授课、典型案例剖析、先进地区实地研学、一线岗位跟岗实践等多元环节。

  这是温州市加强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培育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温州市深入实施“瓯越先锋·头雁领航”行动,着眼村级组织换届“选好一届,受益五年甚至十年”总目标,通过逐村精准分析摸清底数、内外联动拓宽储备渠道、靶向精准培育建强梯队,扎实做好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

  逐村分析 摸清现状

  “村里有多少名党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多少?”……今年年初,包联县领导深入永嘉县沙头镇榴湾村,通过座谈会、与村民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村“两委”班子情况。

  深入排查、摸清底数才能对症下药、分类施策。从2024年11月起,结合村级组织“清底”行动,温州市由县(市、区)委主要领导带头,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全员参与,会同镇街包联领导组建工作组,带领驻村联社干部、第一书记等,对辖区所有村社开展全覆盖走访,全面摸清村社发展现状、村级党组织书记现实表现、任职意愿及后备力量缺口等情况。

  提级跟踪管理重点村社。对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后备力量不足的村社,特别是排摸出的122个换届重点关注村社,由县(市、区)委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定期调度,针对性抓好班子整固、人选储备等工作,研判确定人选名单,及时纳入村级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对片区组团发展的重点村,加强后备力量资源统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跨村任职,切实选优配强片区组团带头人。

  外引内找 拓宽渠道

  “镇里领导多次来我家,谈村里现状、谈后续发展思路。”回想起去年刚担任党支部书记时的情景,泰顺县三魁镇卢梨村“95后”青年吴宝成说。上任后,吴宝成为村里引入30名志同道合的青年创客,孵化出“稻菽咖啡”等青创项目,唤醒了乡村活力。

  针对一些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储备不足等问题,温州市坚持“本土挖掘一批、向外回引一批、多方推荐一批”,从现任村社“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发现掌握一批在外优秀人员,招引经商办企“能人”回乡发展、培养为后备力量。发挥农业农村、共青团等部门职能优势,采取定向培养、专场招聘等方式,吸引高校毕业生、“新农人”等青年入乡发展,做好政策供给、信息共享、服务配套等工作,为人口较少的“空心村”注入新鲜血液。

  为确保“备”得足、“备”得优,围绕村级组织运行情况、工作匹配度等,开展市县乡三级联动会审。乡镇(街道)党(工)委逐村逐社分析党组织后备力量人选,县级组织部门会同纪委监委机关、法院、公安等部门进行联审,县(市、区)委召开会议专题听取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摸底、回引、联审等情况,研究确定人选名单,纳入县(市、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

  精准培育 建强队伍

  后备力量选育储备工作,“育”是重点。为此,温州市建立健全“定期培训、定人帮带、定岗锻炼”培育机制,实施“学历+能力”双培养双提升行动,针对性填补学历偏低、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经营理念缺乏等方面问题短板。推行后备力量领办项目制,安排镇街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级党组织书记等结对帮带,手把手传经验、教方法,引导后备力量“跑起来、干起来”。

  在培训班上,来自平阳县水头镇双峰村的后备干部王大亮分享培训收获,“通过这次培训会,学习到了乡村片区组团发展的理念,接下来也会想方设法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乡村IP!”

  围绕“近期可用、中期培养、长期储备”目标,分批开设村社党员骨干培训班,以领导专家授课、交流感悟、实地观摩等方式,帮助理清村社发展思路,搭建起阶梯式的成长路径。去年6月以来,已组织48批次1600余名后备干部在征地拆迁、产业发展等攻坚一线压担成长。

  严把村级党组织后备力量入口关、质量关,坚持“能进能出、优进劣退、动态调整”原则,乡镇(街道)党(工)委每半年至少分析1次,县(市、区)委组织部每年研判1次,定期对后备力量进行动态分析,对意愿不强、表现不佳、违纪违法等不适宜继续作为后备力量培养的及时调整,对表现优秀、条件成熟的后备力量及时配备到村社“两委”班子中。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