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纪录片——记录美好生活 展现时代气象
2022-07-08 16:09: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牛光夏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图①:网络纪录片《扶贫1+1》海报。

  图②:网络纪录片《新兵请入列》剧照。

  图③:网络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一季)》海报。

  牛光夏供图  制图:赵偲汝

  核心阅读

  无论表现重大主题还是日常生活,网络纪录片往往都能以亲切灵动的姿态讴歌平凡英雄,激发观众共鸣。

  创作者积极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素材使用手法,作品更具趣味性、更受互联网用户青睐。

  接续出现的网络纪录片“热款”“爆款”,既反映出年轻一代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更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纪录片有“动态相册”“生活之镜”之称,是人们认知世界和自我拓展的窗口。近年来,网络纪录片异军突起,成为纪录片创作的亮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发布的数据,2021年网络纪录片全年上线377部,相较2020年的259部、2019年的150部,数量持续增长。同时,网络纪录片不断丰富类型风格、美学范式和产业模式,充满创造活力,在精品化战略和创新思维驱动下“破圈”之作频现,在丰富纪录片艺术语言的同时,也为当前文艺创作带来有益启示。

  深入生活,以小见大激发观众共鸣

  “真实记录”的内在要求,决定网络纪录片与现实联系紧密。网络传播的媒介生态,使网络纪录片天然带有互联网特质,在内容上包罗万象,所涵盖的垂直细分领域丰富多样,在讲述上深入浅出,擅长以小见大。无论表现重大主题还是日常生活,网络纪录片往往都能找到“四两拨千斤”的角度,以亲切灵动的姿态讴歌平凡英雄,激发观众共鸣。

  “四两拨千斤”来之不易,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才能够洞悉生活本质,把握时代脉动,找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故事。面对时代主题,网络纪录片从“小切口、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理念出发,以质朴平实的叙事、轻快跳跃的节奏和短小精悍的体量,将一个个人生故事汇聚成时代强音。比如《扶贫1+1》《当选择来找我》等系列网络纪录片,聚焦扶贫干部和脱贫群众的奋斗故事,展现精准扶贫的经验和人们的思想转变。为拍摄《追光者:脱贫攻坚人物志》,摄制组历时半年奔赴18个省份的贫困地区采访了200多个人物。长达600小时的素材被浓缩成每集6—8分钟的50个短片,把脱贫攻坚的时代主题和重要内涵与一个个感人故事相结合,以亲切又富有网感的人物群像呈现摆脱贫困的决心和信心,展现普通人身上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理想光芒,全景式记录脱贫地区的山乡巨变。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职场、科技、军旅、探险……网络纪录片深入各行各业、不同领域,注重将宏大叙事的崇高美寓于烟火气浓郁的日常美、平凡生活的人性美之中,以醇厚的生活质感讲述中国故事。《119请回答》《守护解放西》《新兵请入列》分别反映消防员、公安民警、解放军战士的工作生活。其中,《119请回答》真实呈现一桩桩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消防救援案例,以此作为洞察社会百态的独特视角,既增进了观众对消防员群体的认知和理解,又记录人间烟火,饱含人文关怀。聚焦各行业人才的《我的时代和我》,有意融入当下年轻人比较关注的就业、爱情、家庭等话题,注重展现生活质感,凸显主人公坚持理想、追求卓越的品质,激励人们奋发进取。

  创新表达,年轻态增强文化自信

  网络纪录片不仅在题材内容上持续深耕,还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拓展创新。创作者积极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素材使用手法,陆续出现“纪录片+剧情演绎”“纪录片+综艺”“纪录片+互动体验”等跨界类型,作品更具趣味性,更受互联网用户青睐。

  在传统类型的纪录片中,演员扮演历史人物、讲述历史故事,多作为档案照片、典籍等文献资料的补充,网络纪录片则把剧情化演绎作为创新表达的重要手段。如《历史那些事》《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等,真人扮演或小剧场表演形式贯穿全片,跨时空对话、说唱等元素也加入其中。传播古代书画文化的《此画怎讲》让历史“活”了起来,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述名画故事,诙谐幽默,寓教于乐。严谨专业的态度、游刃有余的表现形式,让许多传统文化题材网络纪录片呈现出举重若轻的从容,折射出当代人的文化自信。

  “纪录片+综艺”是当前网络纪录片创新表达的另一种形式。比如《新游记》《很高兴认识你》等,参与者或去往世界各地探访体验,或走进诸多创意人士的生活日常,在行走中识人看事,丰富创造感悟,同时也向观众展现当代生活方式的多种可能性,拓展了网络纪录片的叙事空间。

  当代网络纪录片还主动拥抱科技变革,让数字技术赋能艺术创新。比如《烟火人间》《手机里的武汉新年》这两部整合用户创作内容的纪录片,所有影像均来自短视频平台用户上传的纪实短视频,创作者对这些碎片化内容加以创造性整合利用,进而创作成完整的纪录片作品。虚拟现实、三维动画、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成为拓展纪录片边界的有力工具,VR纪录片、交互式纪录片、动画纪录片等新纪录片类型应运而生。如生态纪录片《生命之滇》借助5G、8K、虚拟现实、多轨全景声采集和拟音等技术手段,展现云南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

  延伸价值,多维度创新产业模式

  当代网络纪录片的创新发展,还表现为积极拓展产业边界,创新产业模式。一些网络纪录片的制播主体致力于培育纪录片品牌,通过纪录片优质IP的系列化生产、季播化运作、联合营销及授权经营,持续开发品牌价值。这些立足作品的多维开发和产业布局,有利于开拓纪录片市场,增强对资本和人才的吸引力,为打造优秀纪录片作品创造更好条件。

  创新产业模式体现在深入挖掘垂直内容,推动作品跨平台、跨文化传播。以美食题材为例,网络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一季)》反向输出给卫视频道同步播出,随之推出第二季和第三季,姊妹篇《风味原产地》《风味实验室》也相继面世。其中,《风味原产地》被海外网络平台购买,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早餐中国》《宵夜江湖》《小滋味》《人生一串》等也以多季播出的方式与观众见面。还有的视频网站积极强化海外合作,整合优质资源,提高内容产能,《地球脉动(第二季)》《蓝色星球(第二季)》《决胜荒野之华夏秘境》等高口碑纪录片就是这种合作的结晶。垂直深耕接地气、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题材,不断在纵向深度、内容广度和生活温度等方面拓展,已成为网络纪录片创作生产的常态。

  创新产业模式还体现在更积极地谋求和相关商业、文化产业主体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以更为社交化、互动化、联动化的方式,开创“纪实+院线电影”“纪实+教育”“纪实+旅游”“纪实+电商”等新形式,各种衍生文创产品也随之而来。比如,“网红”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推出后,同名纪录电影随之登上院线。随着《人生一串》《生活如沸》《但是还有书籍》等优秀作品的打造,制作方通过品牌授权,开设多家以“同款IP”命名的实体餐馆和书店。线上纪实内容和线下生活场景相衔接,实现线上线下情感联结的同时,更开拓了优质作品的商业模式。

  年轻人是网络纪录片的主要观众。他们从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到知识获取方式、审美旨趣等,都深受互联网文化影响。接续出现的网络纪录片“热款”“爆款”,既反映出年轻一代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更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期待更多精彩网络纪录片深入生活,创新展现时代气象,连接屏幕内外,丰富和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  (作者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