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校厕改造不容忽视
2019-06-12 14:35: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刘振远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小厕所折射大民生。农村校厕改造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厕所革命”能否成功,关系到千万农村学子的切身利益。各地要真正重视起来,着力实现以小厕所促进乡村教育大进步。

  在农村“厕所革命”如火如荼推进的当下,一些地方农村学校的公厕却成了“厕所革命”的盲点。据媒体报道,西部一些市县的农村中小学公厕建设明显滞后,有的没有实施旱厕改造,有的改造后水厕使用率不高,出现“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如厕安全感。

  农村校厕改造看似小事,却绝不能忽视。这一方面关系到校园环境卫生水平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获得感;另一方面对保障学生安全健康、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起着重要作用。从更宏观层面看,这也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补齐的一块突出短板。

  事实上,农村校厕改造一直是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内容。2018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要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中小学、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以及中心村等人口较集中区域为重点”,这对农村校厕改造任务作出了明确要求。

  然而,农村校厕改造“灯下黑”现象却在不少地方存在,厕所条件差已成为一大办学痛点。其一是旱厕犹存。在一些地方,旱厕依然是农村学校厕所的主流。这些旱厕臭味大、卫生差,不仅影响校园环境,还容易传播疾病。其二是水厕使用率不高。有的水厕处于半开放甚至关闭状态,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的由于对技术条件考虑不充分,到了冬日气温零下时就没法正常使用了。其三是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和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要么是规模不够、蹲位不足,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特别是女厕蹲位数量不足较为普遍;要么是存在安全隐患,缺少对于如厕隐私的有效保护;或者是对公厕疏于管理,甚至没有专门负责公厕运维的人员。

  这些痛点,一方面要通过厕改加以解决,另一方面部分成因也是厕改面临的难点。难点一在于,改造成本高。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该市2015年至2017年共投入11322万元实施农村学校厕所“旱改水”工程,新建和改建水冲式厕所482个,平均每个厕所的政府投入达23.5万元。这笔不小的投入,让许多财务并不宽裕的农村学校望而却步,也迫使财政较为紧张的市县将校厕改造排在了户厕改造和景区公厕改造之后的次要位置。特别是对于海拔较高、纬度较高的地方,改造成本往往更高,这一难点也更为突出。

  难点二在于,运维成本高。从运行看,水厕单次冲水的耗水量较大、水价较高,是一些学校不敢放开使用水厕的重要原因。而对于公共排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的地方,如厕污水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也大大增加了水厕的使用成本。从管护看,水厕运维一般需要专门人员和专业的技术设备,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两个难点,既反映出“厕所革命”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又凸显了农村校厕改造自身面临的困难,从根本上看,反映的还是农村校厕改造资金不足的难题。农村学校公厕是准公共物品,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如何承担起相关责任,对症下药破解难题,考验着相关政府部门的魄力和智慧。一方面,应该把校厕改造纳入整个农村“厕所革命”之中,统筹处理好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不遗余力全力推进;另一方面,要科学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强对于农村校厕改造的财政奖补,适当撬动部分社会资金,解决好厕改“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此外,政府还应强化对于农村校厕改造的宣传教育,帮助中小学校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因地制宜选择适用的厕改技术模式,分类施策配备人性化的如厕硬件设施;并建立完善的管护运行机制,对于水、电等校厕运行费用给予适当补贴,将农村校厕纳入全市县公厕管护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农村学校公厕管护缺机制、缺钱、缺人的难题。

  小厕所折射大民生。农村校厕改造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厕所革命”能否成功,关系到千万农村学子的切身利益。各地要真正重视起来,着力实现以小厕所促进乡村教育大进步。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