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罗庄区:“翼”起飞出共富路
2025-09-19 09:1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初秋,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傅庄街道小河湾村的农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精准巡航,细密的雾状药液均匀覆盖在作物上。这一幕科技助农的场景,如今已成为小河湾村的日常,然而4年前,这里还是典型的“耕地稀缺、集体薄弱、治理棘手”的经济发展困难村。

  小河湾村全村285户、915人,耕地面积仅260亩,资源禀赋不足。长期以来,村民以传统种养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村级集体经济近乎零,且村内矛盾纠纷频发,村庄陷入“资源有限、动力不足”的双重困境。

  “不能守着薄田苦熬!”2021年,退役军人主父中顺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凭借自身在临沂市城市管理局无人机大队担任飞手的技术经验,他敏锐意识到无人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潜力。为确保项目科学可行,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调研,3个星期驱车行驶1600多公里,走遍临沂市12个县区,全面摸清区域农业植保市场需求、作业标准及成本收益,为项目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村民对新兴项目的疑虑,村“两委”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反复宣讲无人机技术优势与产业发展前景,打消群众顾虑。2021年7月,在村党支部牵头下,绿丰种植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式运营,13户村民率先入股,成功购置首架植保无人机。

  “无人机植保不仅实现作业效率提升,定速定高定量的标准化喷洒模式还能减少药液浪费,其旋翼产生的下旋气流可使药液穿透作物冠层,提升防治效果,降低土壤污染,完全契合绿色农业要求。”主父中顺介绍。

  凭借高效优质的服务,合作社很快打开市场。2025年,无人机业务实现规模化拓展,全年完成航拍169平方公里,飞防作业5.6万余亩,出动作业130余次,飞行总距离约280千米,为周边120余个村提供服务,实现营收40万余元,为乡村发展积累资金。

  随着项目稳步推进,合作社持续向“规模化、多元化、专业化”升级。截至2025年9月,无人机保有量从1架增至10架,专业团队从3人扩充至12人,同步培育出植保飞手、农业咨询师、无人机维修工程师等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业务范围突破单一农业植保,延伸至3D测绘、森林防火等领域,为周边县区果园、设施大棚等特色种植主体提供定制化服务,构建起“一主多辅”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村党支部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将全体村民纳入合作社,免费为村里农作物提供植保服务。同时,依托自身技术优势与植保经验,合作社累计为罗庄区内10个村培训20余名专业无人机飞手,协助薄弱村组建飞防队伍,推动技术共享、模式复制。

  “未来,要让更多年轻人回村搞科技农业,让更多村庄借科技实现振兴!”主父中顺坚定地说。当前,村党支部正积极规划引入无人车项目,重点弥补无人机在果树植保、大棚除草等场景的短板,持续擦亮科技兴农新名片,真正实现“新技术示范给群众看,新产业带领着群众干,新成果惠及到群众中”。

  罗庄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罗庄,像小河湾村这样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还有很多家,他们将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相结合,抱团发展提升规模经营,因村制宜确定发展项目,真正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村民得实惠、集体增收入”。

  本报记者 倪怀成

  通讯员 黄国栋 张宇星

  实习生 杜晨洁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