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发动红色引擎 治理更显温情
2019-01-16 09:36:00  来源:人民日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核心阅读

  邻里有矛盾、基层有困难,怎么管?武汉以党建作为“红色引擎”,引领基层治理:让物业、社区的人员交叉任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携手提高服务品质;社区网格员、警察、律师等信息上墙、团队上门,为居民排忧解难;通过微信公众号,接收居民反映的各类诉求,并及时处理,用户还可以打分评价。党建力量覆盖广,基层治理更通畅。

  杂乱楼道干净了,高空抛物不见了,邻里纠纷减少了……从矛盾多发的棚改社区到平安示范社区,湖北武汉青山区青和居社区用的时间不到3年。

  城镇化进程中,物业管理、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矛盾与问题随之而来,使城市基层治理面临很大挑战。“过去单向、线性的党委管支部、支部管党员的组织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新要求,难以解决城市经济社会深刻变化带来的新问题。”武汉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胡立山表示。

  如何攻克基层治理的痛点和难点?去年以来,武汉持续推动“红色引擎工程”拓面提质,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与服务全过程,创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中结出了硕果。

  社区的人进物业,物业的人驻社区

  【画外音】

  邻里纠纷等问题,仅凭物业难以解决。让社区书记到物业做义务总监,让物业负责人任社区“大党委”委员,双向进入,以实现联动治理。

  “多亏社区大党委及时介入,帮我解决了烦心事。”武汉开发区军山街凤凰苑小区的刘先生说。

  2018年12月13日,刘先生家的楼上漏水,导致自家客厅天花板泡水,于是向小区物业反映。工作人员上门查看后,确定楼上田先生家客厅至卫生间处清水管漏水,劝他尽快进行维修。但田先生认为自己室内没有装修,不应该负责。3天后,物业联合社区居委会及业主所在的跦山村村委会,一起上门给田先生做工作、讲道理,终于说服了他。次日,田先生便请来水电工,对室内清水管渗水处进行了更换。

  “2013年,我们公司开始服务凤凰苑等还建小区。以前,村民们独门独户,摩擦不多。住进高楼,邻里纠纷多了,很多问题仅凭物业难以解决。”武汉幸福天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肖旌明说,公司成立了物业服务品质监督委员会,聘请社区书记任质量总监、村书记任监督委员,在“五老”人员中聘任监督员,同时社区聘请项目负责人兼任社区“大党委”委员,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在该公司“五方联动室”内,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近期为居民处理有关事项的参与单位、处理经过和处理结果。“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我们探索建立了物业公司、居委会、村委会、街道职能部门及居民代表‘五方联动’服务议事机制,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服务居民。”肖旌明介绍。

  “要下好街道体制改革‘先手棋’。”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表示,武汉探索打破体制、隶属、级别的束缚,由街道社区党组织、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等共同组成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发挥领导和统筹协调作用,集约利用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

  全市890名社区“两委”成员进入小区业委会兼职,1283名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物业质量义务总监;1786家物业中,单独组建党组织621家,联合组建党组织721个,选派党建指导员252名。

  位于武汉开发区的全力南两新组织集聚区,有非公企业41家、职工2.8万人。2018年上半年,集聚区大党委成立。全力南职工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王思思介绍,大党委整合工作力量,由25个区职能部门、2家社会组织、1个社区共45名工作人员组建“四色服务队”;制定“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由企业派单、部门接单、集聚区大党委跑单、区两新工委督单,将收集的需求分类后移交给社区、园区、区相关职能部门解决。

  华鼎团膳是集聚区内的一家快餐食品企业,1800多名职工分布在开发区内近百家企业职工食堂。“食品行业的员工都需要定期办理健康证,但那边办证的时间也是我们工作的时间,员工要办证就得请假。”该企业负责人说,去年6月,集聚区大党委通过企业联席会得知这一情况后,政企绿服务队协调卫计部门,上门进一步调研,最终决定每月最后一个周二提供上门办证服务,解决了长期以来的难题。

  网格员信息绘成地图,方便居民求助

  【画外音】

  在每栋楼里,“天天敲门组”成员的信息被绘成了地图,方便居民寻求帮助。天天敲门,敲出了议事会、恳谈会等自治平台,也敲出了新秩序。

  2018年12月30日,武汉大雪纷飞。青山区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区2栋,有一家的大门却敞开着。几个居民围在门口,气氛凝重。

  “谁来劝都没用,我只信网格员!”屋里面,80多岁的余大爷吼道。众人没办法,找来了社区网格员、“天天敲门组”成员小刘。“爷爷好!”小刘在门外问候。余大爷听见了,拨开人群,一把握住了小刘的手。

  小刘扶老人坐下后,余大爷开始道出原委:最近,子女都没来看望,老伴又和自己闹别扭、离家出走,自己感到家里冷清,这才发起了脾气,惊动了邻里。得知情况,小刘立即和社区调解员一道,与老人家的子女们取得联系,让他们多来看望;同时,又把余大爷的老伴劝回家,进行宽慰、调解。最终,余大爷和老伴解开了心结。

  在青和居社区,像小刘这样的“天天敲门组”成员还有120余人,他们已经成为居民的“知心人”、社区工作的好帮手。

  由于建设武钢等历史原因,青山区工人村街曾是相当大的棚户区。10多年前,青山老工业区棚户改造启动,居民陆续回迁。然而,居住环境的更迭没能改变一些陋习,乱搭建、乱停放、乱贴画等不文明现象突出,居民间矛盾纠纷多发。社区党组织硬话说了一箩筐、告示贴了一整墙,成效都不大。

  “社区治理,仅靠行政管理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必须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下活社区治理这盘棋。”工人村街党工委书记宋红说,工人村街组织辖区居民骨干、志愿者和老党员敲门入户,劝阻不文明行为,倾听居民呼声,帮助排忧解难,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天天敲门18法”。

  各社区以网格党支部为依托,以党员骨干、志愿者为主体组建队伍,在每栋楼里将敲门组成员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等绘制成“天天敲门组地图”,方便居民寻求帮助。天天敲门,敲出了“友好楼栋”议事会、“社区我的家”恳谈会等自治平台,敲出了社区治理的新秩序。

  青和居还开辟社区“顺顺吧”,组织警官、法官、驻社区律师和党员骨干等轮流值班,帮助居民化解矛盾纠纷;常年组织5支志愿服务队,用“身边红马甲”引领文明德治新风尚。青山区委书记苏霓斌说,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这些看起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事关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需要党员干部用心、用情、用真功夫去解决。

  2018年5月,武汉研究出台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治理的若干规定(试行),要求加强社区党组织对居民委员会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同时,武汉广泛开展“万警进社区”“律师进社区”活动,组建法律宣讲团、援助团;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1300余个“道德讲堂”,将各级先锋模范请到社区去,以身边人讲身边事。

  微信公众号上,“我要说事”提供诉说平台

  【画外音】

  打开“微邻里”公众号,居民的任何诉求均可反映。网格员上门处理,或及时向上级部门求助、反馈。事后居民可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价。

  武昌区粮道街昙华林社区网格员朱莎莎,接到了“微邻里”平台报告:中山路372号居民反映,下雨天房屋外墙装饰瓷砖不时坠落,担心伤到过往行人。

  朱莎莎首先联系了投诉居民,了解具体情况;随后,又联系社区安保人员,在楼房下面设置安全警戒线;接着,立即上报街道公共安全办公室。经过商议,街道安全办联合街道红色物业服务公司,迅速组织人员对该处外墙及屋檐的脱落隐患进行全面排除。

  2018年5月,为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规范化信息化,武昌区创新推出了“微邻里”微信公众号。打开公众号,页面下方有“我要说事”“服务导航”“网格群聊”3个栏目。任何诉求,均可通过“我要说事”或“网格群聊”入口反映,后台对诉求、报事进行事项分类,并与社管网互通数据,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向上级部门求助、反馈。事后,居民可评价处理过程和结果。

  “面向居民群众和网格员,重在收集信息、反馈情况;面向社区、街道、区的三级联动后台系统,重在指挥调度、整合资源,努力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能落实、事事有回应,把各类矛盾有效化解在基层。”武昌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12月5日,全区“微邻里”入群居民超过50万人。

  “为让群众‘少跑腿、办成事’,我们在全市打造社区网格化服务信息平台,与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互联互通。”胡立山介绍,为了方便考责问效,信息化平台设置服务评价模块,每个模块由服务对象根据处置情况,通过手机按5个等次作出评价。根据群众评价,对“红色工作队”,街道、区直部门工作成效量化积分,积分结果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专项考评。对消极应付、处置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追责问责。

  “建立工作力量全进入、群众需求全收集、分级分类全解决、服务过程全评价的‘四全’服务机制。”胡立山说,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将有助于整合综治、物业、城管、执法等基层治理单元的工作力量、信息数据和工作平台,实现党建工作、民生服务和基层治理“一网全能”。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