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毅俊(右)在牛栏咖啡馆和年轻人分享创业故事。(江门市委组织部供图)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各地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进一步立足特色资源禀赋,让乡村“以产兴业”?本报记者对此展开调研。
在“新”上求突破
文旅融合、乡土文创、特色农业……放眼广袤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红红火火,许多地方在“新”字上求突破,通过差异化发展实现了有效创新。
“一天卖出上百杯咖啡”“单日最高营业额近3000元”,近日,在广东江门恩平市牛江镇昌梅村,坐落在稻田边的“村咖”——牛栏咖啡馆开张,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咖啡馆的主理人是昌梅村青年党员冯毅俊。牛栏咖啡馆由昌梅村出场地、出设备,冯毅俊出资金并负责运营管理,双方共享收益。咖啡馆除了卖咖啡,还有一大亮点:昌梅村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冯毅俊据此设计了飞机形状的钥匙扣、书签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村民欢迎。备受鼓舞的他现在正研发“丝苗米拿铁”等跨界融合产品。“我一直在坚持创新,希望将本地文化、风景、农特产品等元素与咖啡融合在一起,给顾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冯毅俊表示。
牛江镇党委委员、昌梅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昕说,全会提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顺应了乡村发展需求,“新时代的乡村不只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还有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富有魅力的文化体验,恰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土壤,接下来,昌梅村将紧跟时代步伐,紧抓特色农业和华侨文化两张名片丰富文旅业态,培育发展新动能。”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金棉乡拖脚村的种植户们没想到,满身刺棘的仙人掌种植收益如此之高,远超种植玉米。
拖脚村中河村民小组的仙人掌种植基地里,50余亩仙人掌绿意盎然。村党总支书记虎玉美对着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拖脚村天干地贫,种仙人掌是党总支经过摸索和无数次实验蹚出的致富路。” 经过大量调研和精心筹备,2022年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对仙人掌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进行规范化运行。虎玉美介绍,合作社目前主要销售的是仙人掌鲜果即“仙桃果”,以及经传统方法熬制出的“仙桃膏”,“除了这两种招牌产品外,像仙人掌花茶、仙人掌面条和仙人掌饲料等新品,我们都在紧锣密鼓研发中。”虎玉美说。
“我们家跟着虎书记一起种了10多亩仙人掌,卖鲜果都卖了一万多块钱。”种植户胡金才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村里完成仙桃果采收12万斤,种植户户均增收近万元。
在“特”上做文章
当前乡村产业发展赛道竞争激烈,要脱颖而出,必须立足传统民俗、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等特色资源,在“特”字上大做文章。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太村镇张家村村民张群义非常珍惜他的新工作——博物馆管理员。张家村原名兴隆堡,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有独特的风俗民情与历史文化。两年前村里将旧校舍翻修成乡土博物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张家村进一步拓展“怀旧旅游”内涵,打造兴隆堡社员食堂。暖水瓶、收音机、老土炕……充满年代感的陈设唤醒了旧时的记忆与情怀,在一众旅游村中打响了名头。“我们不但通过场景再造让游客感受怀旧氛围,还以旬邑十三花宴席为依托推出旬邑御面、旬邑喜菜等特色美食,游客反响很好。”张家村包村干部王飞告诉记者,去年10月营业以来到村游客已超2万人次,仅食堂收入就达50万元。
“全会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我们村已经尝到了甜头,今后将继续走好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今年村集体从村民手中承包了10孔废旧窑洞,将其改造成特色民宿,食堂也新增了6个包间,10月就可以完工投营,预计年内将给村集体增收11万元。”张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海洲介绍。
养殖蛋鸡不稀奇,但在“别墅”里养鸡却很少见。河北廊坊三河市李旗庄镇郭庄子村一直在探索致富新路。现在,高科技手段养殖蛋鸡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生机。
三河市金源禽业有限公司位于郭庄子村村北,占地59亩,是一座现代化大型蛋鸡养殖场,采用了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全封闭、全自动化H型层叠笼养设备,配套中央集蛋系统、平稳快速的上料系统、清粪系统、自动供水系统以及稳定的温控系统,30万只蛋鸡住上了恒温定湿的“别墅”,足不出“笼”便可实现吃、喝、住、孵等过程。
“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鸡能住在‘别墅’里,蛋能跑在‘赛道’上,一人便可日理万‘鸡’。”郭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振刚兴致勃勃地介绍,“养殖场还与农业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出了10多种不同品种的鸡蛋产品,市场上卖得很火。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继续挖掘产业新的增长点,让鸡蛋真正成为‘金蛋蛋’。”
在“优”上下功夫
立足特色资源、加快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目的是为了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呜……”随着一声长长的鸣笛,一列满载钢材的火车驶进了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淮北零碳智慧物流产业园。“我们迎来了绿色、高效、智能的物流新时代。”石台镇党委书记、镇长李晓东兴奋地说。
产业园的诞生源于石台镇将老矿井“变废为宝”的探索。石台镇因煤而建,然而由于矿井资源枯竭,石台煤矿于2022年10月正式关闭,随之而来的就是矿区土地、厂房、铁路线、废旧设备等资产大量闲置。2023年,石台镇瞄准“智慧物流”“双碳”等重点发展方向,主动对接淮北矿业集团,合作探索煤矿闲置资产的盘活与再开发。
利用石台矿闲置土地、房屋以及铁路专用线等既有设施引进的产业园项目,不仅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同时还能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让老矿井重燃新商机,正是我们立足县域特色打造的新产业。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谋划长远、聚力攻坚,推动这一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李晓东信心满满。
当油葵种植遇上乡村民宿、民族文化加持,会发生什么?“融合发展,产生了‘1+1+1>3’的聚变效应。”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靛水街道大厂坝村党支部书记张小华回答。
大厂坝村海拔1250米左右,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摄氏度,是避暑的好地方。张小华介绍:“今年村里通过种植油葵打造乡村旅游新看点。油葵出油率高,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村集体流转了200余亩土地种油葵,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收割。与油葵基地相隔5公里是花丘堡巴渝民宿,这里有18栋特色民宿,由村集体主营、农户以房联营。油葵种植与民宿发展互为补充,大大拓宽了产业致富路。”
“全会明确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这坚定了我们发展乡村旅游、走农文旅融合之路的信心。”张小华说,接下来大厂坝村将立足资源优势,以苗族文化为内涵、以生态旅游发展为引领、以现代创意农业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依托,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探索三产联动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本报记者 许露露 马燕 刘凤双 刘琼 周晶
通讯员 杨杰 陈艺锋 刘旭航 薛雪松 赵玉琳 唐晋 袁馨怡 陈文燕 郑光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