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 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22-06-24 09:14: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张晓恒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挑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增长动能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转变。2014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讲话被编入《论“三农”工作》一书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篇目中,深刻揭示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为新时代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守住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协调推进农业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粮食需求量在7亿吨以上,而全球粮食贸易量只有3亿吨左右,这表明国际市场无法完全满足我国的粮食需求,只有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稳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着中国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还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吃好”的需要。开放条件下,“市场需求是导航灯”,生产适销对路的高品质农产品才能抵御国际市场冲击,让农产品不仅产得好,还能卖得好。产得好、卖得好还得有效益,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新时代的农业发展由数量、质量、效益并重驱动,数量是首要前提,质量是主攻方向,效益是根本动力。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深化人力资本和土地资本,优化人、地要素配置,提高农业增长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已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农业部门生产率差异的25%可以归结为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禀赋和可获性的差异,而剩余75%归结为制度和政策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农户间的扭曲配置。我国农村劳动力长期单向流出,土地经营呈现规模细小且分散的格局。以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土地要素协同其他生产要素向新型经营主体集聚,实现生产能力和经营规模匹配、生产能力和土地质量匹配、生产能力和经营品种匹配、经营品种和土壤肥力匹配,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以及新品种和新技术的采纳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有待加强,玉米、大豆、奶牛等种养业育种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技术还有待突破;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重金属污染依然缺乏有效治理措施。新时代加强农产品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解决长期的单产导向型科技供给体系与消费者多元化、差异化科技需求之间的矛盾,引导科研人员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研究方向,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中的作用,实现农民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享受新技术的红利。可以依托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数字化传播载体,降低农业推广服务成本,提高农业推广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稳步推进以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农业经营,解决农业劳动监督难题、缓解“无人种地”问题,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要潜力,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抓好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经营效益是从事农业经营的激励所在。2019年美国农业部“食物美元”统计结果显示,农产品最终销售价值中农业第一产业创造的价值只占14.3%,85.7%的价值来源于农产品加工和市场流通等二、三产业。而我国农业二、三产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仅为33%左右,其中第三产业经营收入占比为17%左右,这说明我国农民农产品增值收益较低。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和掌握农产品生产特征,针对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产品,亩均产值较低,可以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打造区域品牌和开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项目,实现产品溢价;针对果蔬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亩均产值较高,可以通过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发展采摘、家庭订单配送等方式,挖掘农产品附加价值;针对畜禽等资本密集型产品,废弃物处理成本较高,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废弃物变宝物。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拓展乡村多功能价值,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制度和文化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功能定位不同,乡村具有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生态屏障、传承民族文化等多功能属性;而城市的功能是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现代要素,形成产业集群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决定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不能照搬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经验,新时代农业发展要立足农村资源禀赋特征,在保障农产品供应的同时,要挖掘、继承、创新根植于农耕文明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提升我国经济社会的软实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作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