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磊:“今年女儿高考,我也面临扶贫大考”
2020-07-31 09:5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杨牧源 张正圆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因为战贫,他们缺席了孩子成长“黄金时光” 

  编者按 扶贫干部的付出是多方面的。他们不单洒下了汗水、奉献了智慧、透支了身体,更有鲜为人知的深藏于心底的隐痛,其中缺席子女的成长便是他们不愿触碰的“软肋”,尤其不能全程陪伴高考、中考的孩子,成为他们一生的愧疚。

  然而,他们又是无悔的。他们对不起家人,却对得起村民;他们委屈了自家孩子,却成就了农家子弟。今天,本报刊登湖南、云南两位扶贫干部与高考子女之间的故事,目的在于展示扶贫干部群体高尚的情怀,并向千千万万奋斗在战贫一线的扶贫干部致敬!

  袁明磊扶贫5年来和女儿袁景瑞唯一的一张合影,摄于今年高考前夕。

  袁明磊(左)入户走访村民。

  袁明磊带领村民修的扶贫路。

  “五年前的那个秋天,我以为他不过和往常出差一样,最多离开十天半月就能回来。可谁知道,这一去至今已有五年。”高考前夕,云南省曲靖一中2020届14班学生袁景瑞的一篇作文《父亲扶贫路上那些事》,在网络上刷屏。

  袁景瑞作文里提到的“他”,是云南省会泽县钟屏街道鱼洞社区扶贫干部袁明磊。7月的第一个周末,他请假从100多公里外的村子回家陪女儿高考,“几天时间没法弥补以前的亏欠,但我想尽量让孩子感受到我的爱!”

  驻村没和妻女商量

  “2015年,我们单位要派人去驻村,我是第一个报名的!”袁明磊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但如果时间能够重来,他还是会选择驻村。

  去驻村,袁明磊并没有跟妻子和女儿商量,“当时妻子工作忙,女儿刚上初二,那时候我要跟她们商量,估计说不通!”

  袁明磊说,关键时拿到了老父亲的“支持票”。

  1975年,袁明磊出生在云贵交界的一个小山村,泥泞的道路,破旧的房屋,是他最早的人生记忆。他父亲放弃了在部队提干的机会,回到村里,先后担任村主任、村党总支书记近10年,为村里做了很多事。

  “父亲回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当时,物资、资金都很匮乏,像样的修路工具也没有,一条约10多公里的山路,袁明磊的父亲硬是领着全村人用了4年时间才修好。

  路是在1976年3月通车的,村里修路一共用了600.6元。对于这个数字,袁明磊事后问过父亲,“600元买了炸药。山路上的很多石头,不用炸药根本啃不动。”接着他又穷追不舍:“还有6毛钱呢?”他父亲笑着说:“4年一共买了6包烟,是用来点炸药引线的,谁也不舍得多吸上一口!”

  40多年之后,这条路又用烂了。2019年,已退休多年、在曲靖市区养老的袁明磊父亲给老家人写了一封信:“我捐2万元,请乡亲们再出把力,把路扩成一米五宽,方便大家骑骑摩托、推推自行车!”

  老书记在村里很有影响力,村民们纷纷捐款捐物、投工投劳。今年3月29日,新路修好了,老人冒雨回村来看,村民们一拥而上:“您看,这条路现在能通汽车了!”可村民们不知道,老人两年前被确诊为结肠癌,身体已虚弱不堪。但老人强打精神,在路上拄着拐杖走了一个来回。

  这是老人最后一次回老家。从村里回去后的第51天,老人去世了。

  让寒门子弟沐浴书香

  袁明磊所在的单位在会泽县负责帮扶3个贫困村。2015年初来乍到时,他看到村里的现状有些意外,“就在县城边上,贫困发生率怎么会这么高?6000多人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超过2000人,而且到处是粪堆、草堆和垃圾堆。”

  和父亲一样,袁明磊到村之后,干的第一件事也是修路。“我们单位在3个村投了2000多万资金,其中修路和建灌溉沟渠就占了三分之一。”袁明磊一个劲地推动修路,他承认,修路这件事,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相比父亲那会,我们条件好多了,资金很充足,设备也很强,能很快为村民们修出一条致富路!”

  袁明磊认为,扶贫路上,还有一个关键是教育扶贫。他表示,这也跟他的经历有关。因为他父亲当年的坚持,供他读书、上中专,毕业后才能进城工作,“对于贫困村的孩子来说,教育是改变命运的起点!”

  目前,袁明磊所在单位帮扶的3个村教育扶贫效果最好。“我们为3所村小学建了图书馆、操场、食堂等。这里的贫困生再也不会因为家里条件差就上不了学,也不必为吃喝发愁!”

  看着村里的孩子,袁明磊时常会想起自己的女儿。他觉得,自己没时间陪在女儿身边,但自己努力做的事情,就是让更多孩子有了和自己女儿一样改变命运的机会。

  贫困户王保明就是很典型的例子。2019年8月,王保明的小儿子考取高中。送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袁明磊顺便关心了一下他的大女儿:“从会泽职中毕业没?找到工作没?”

  “没呢!”王保明的回答,让袁明磊心里咯噔了一下:遇到什么困难了?

  “女儿考取大学了!”平日里总是佝偻着腰的王保明,那一刻,腰杆挺得直直的。

  2016年,王保明的女儿中考失利,没考上高中,就外出打工了。袁明磊觉得,15岁就走上打工路,太可惜了。于是多次找王保明做工作,又在电话里反复劝女孩回来复读或上职中。最终,在会泽职中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女孩回到了校园。

  3年后,女孩不但完成了职中学业,还努力考上了大学。

  真情付出被女儿写进作文

  “我不再缠着父亲帮我辅导功课,因为我知道他正想方设法让更多孩子走进学校;我也不再埋怨父亲为什么不能多陪陪我了,因为我知道他把年华都奉献给了另一片更广阔的土地。”这是袁景瑞作文中的一段话,记录了父亲驻村扶贫5年来,她自己的心路变化。

  为了驻村扶贫,袁明磊错过了女儿中考、高考冲刺阶段,也无法照顾重病的父亲。这几年,女儿却从没在他面前表达过不满。袁明磊叹了口气说:“这5年,我们见面都很少,少到没有时间争吵。”

  去年9月,女儿刚上高三时,问过袁明磊:这一年能不能多请请假,陪陪她,陪伴她打好高考这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硬仗。可袁明磊没有答应:“2020年不仅是你的大考,也是我的大考,脱贫攻坚要收官,我们各自加油,做好自己的事情!”

  为了让女儿理解自己,袁明磊把女儿带到村里走了一次,领着她去看“挨挨挤挤的低矮灰暗建筑,积水未干的坑洼地面”,还做给她看,“就是这样一个不爱言语的人,顶着烈日来回奔走,冒着风雪查看项目,淋着雨打着手电筒一家一家去入户……”这些都变成了情感,写进了女儿的作文里。“我意识到,父亲对这份工作倾注了远超我想象的热情和心血,他是在做一件他认为值得的、有意义的事,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女儿不但理解了父亲,也了解了很多父亲的同事。“父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和他一起共同奋斗的同事有12个。2018年冬天流感来袭,先后有7人‘中招’,但他们都选择了就近输液后继续工作;2019年,有2名叔叔家中老人去世,都是匆匆料理完后事,擦干眼泪赶回村里……”5年来,3个贫困村硬化了超过4万平方米的村组道路,4000多人的交通出行困难有效解决;安装了1000多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33个村民小组的主干道及人员密集场所;500名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得到长期资助,3所村小学焕然一新;3个贫困村贫困人口从2015年末的近5000人减至目前的780人,其中两个村已整村出列……

  “人到中年,谁不是一身牵挂难以割舍,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袁明磊很欣慰,女儿长大了。

  对于女儿的成绩,袁明磊一直不担心,也不是特别在意,“我们努力过了,正常发挥了就好!”女儿梦想填报法律专业,想到北京去读书。这个梦想,可能会让女儿离开家、离开自己很远,袁明磊也表示尊重她、支持她。

  之前女儿还说过:高考后,想出去看一看世界,“女儿喜欢历史感浓厚的地方。一是想去埃及看金字塔,二是想去西安看兵马俑。”受疫情影响,袁明磊说服了女儿,暂时不外出“看世界”,暑假先到扶贫村里“看一看”,看看父亲这几年的扶贫成果。“金字塔、兵马俑,等我有时间的时候,一定带她去,弥补这些年的遗憾!”

  袁明磊告诉记者,脱贫攻坚决胜收官阶段,自己不能掉链子!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