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虎:一辈子就干一件事 搬走贫穷这座山
2020-07-31 09:3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贾玉龙 本报记者 许露露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张立虎(左一)为党员致富带头人传授养羊技术。

  6月30日,陕西陇县天成镇张家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放红利的场面,村民王存福至今历历在目。他都没想到,距离上次分红不到半年,他又分到了887元,这可把老王乐坏了,“现在日子真的好,不出门打工也能把钱挣!”

  近年来,张家山村党支部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积极发展金色烤烟、白色羊乳、绿色中药材、红色苹果“四色”产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年净利润达到50万元,原先山沟里的贫困村成了党建强、产业旺的富裕村。这一切,饱含着村党支部书记张立虎的心血。

  “前段时间,村里算了一笔账,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3800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8360元。”村会计余存利感慨地说。

  张家山村是个合并村,由桐水峪、张家山、玉皇湾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村民出门到镇上办事得先翻过一座山梁。因为山势高,以前村民只能吃深井水,世世代代住的都是土房。

  1961年出生的张立虎是土生土长的桐水峪人,从1978年当生产队队长开始,已经当了42年的村干部。他用一生的付出,换来了村民如今的好日子。

  对于张立虎来说,2005年是个难忘的年份。已经当了20年村委会主任的他当选村书记,从此书记、主任“一肩挑”。“当时我拍着胸脯,在全村人面前郑重承诺,一定让张家山村旧貌换新颜。”张立虎说。10年间,他先后向上级争取资金,建起了村级服务中心,组织修建2座蓄水池、铺设了2000米管道,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题。

  村里的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改善,但村子缺乏主导产业,年轻人不愿意呆在这个穷山沟。贫穷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张立虎的胸口,“让村民也能在家门口挣钱是我最大的心愿!”张立虎回忆说。

  2015年底,脱贫攻坚战打响了,张立虎兴奋不已。他在土地上动起了脑筋,村子虽然处在深山之中,但光照充足,且群众有种植烤烟的技术,他和村两委成员经外出调研,大胆提出整合700亩土地,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建成13个温棚育苗基地,新建密集式烤炉44座,推广现代烟草种植技术,烤烟产量连续5年居全镇第一,成为天成镇最大的烤烟种植示范基地。

  “烤烟合作社目前入社会员118户,其中有58户贫困户,2019年烟叶产值155万元,给村民分红13.6万元,村里的劳动力还可以就近务工,仅人工工资就支付了45万元。”村委会副主任赵有贵自豪地说。

  在生态农业上尝到甜头的张立虎并不满足。“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光靠种植烟草带动村民致富是远远不够的。”在全村党员干部的支持下,他又组织成立了陇玉养殖合作社,现有奶山羊1200多只,每天羊奶产值至少2000元。2019年,张家山村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流转土地697亩,参与陕西果业集团陇县万亩有机苹果园项目,通过入股分红等形式辐射带动223户贫困群众增收。村里还种植了芍药等中药材200亩、红豆草等饲草100亩。

  产业多了,但村里的技术人员却很少,增强群众脱贫技能成了张立虎关注的头等大事。为此他经常到县农业部门请教种养技术,回村后开办“夜校”,在村民吃完晚饭后将他们集中到烤烟基地或养殖基地,通过现场示范,让更多“老把式”变成“好把式”。

  贫困户闫新苍,家里父母双双瘫痪在床,妻子有病干不了重活,儿子还在上初中,唯有初中毕业的女儿能帮他干一点农活,日子过得挺苦的。张立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让闫新苍尽早脱贫,他动员闫新仓购买奶山羊45只,并传授饲养技能和防疫知识,短短一年,闫新苍养羊赚了1.8万元,村里人都说老闫发了“羊”财,但闫新苍却坚决不承认:“不是羊让我发的财,是张书记帮我发的财!”

  以前老往外面跑的年轻人,回村看到村里的变化,不少人回来了。为了改善村容村貌,张立虎四处争取项目、谋筹资金,兴修广场、加固河堤、硬化道路,对全村进行绿化美化亮化,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2018、2019年度,张立虎连续两年被评为“宝鸡市脱贫攻坚优秀支部书记”,每天来村里向他取经的人不少,大家都说:“老张,你把村里的事业弄得这么大,了不起!”而张立虎总会把他们带到村里的党群教育中心看一看:“我在村里干了四十多年了,看着村民手里都有了钱,我比谁都高兴,这一辈子值!”

  让张立虎自豪的党群教育中心,是一座集村史馆、党员教育、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体。更让张立虎自豪的是,全村66名党员都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协助党支部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开展产业帮扶、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生活救助等工作,累计为全村贫困户帮办实事1925件。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