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茭白托举村民“致富梦”
2020-06-18 09:5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林华维 通讯员 鲍桂清 洪 涛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村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窑山村位于江西省玉山县双明镇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走进村里,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连接着每家每户,一幢幢“洋房”错落有致。而在十几年前,窑山村是个远近闻名的“光棍村”。窑山村党总支书记陈旭剑道出了窑山村“蝶变”背后的秘密,那就是一株小小的茭白。

  在2008年回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前,陈旭剑在北京一家制药企业做市场部经理,年薪20多万元。“可每次回来看到村子这么落后穷困,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我就决定回来带领大家拔掉穷根,改变旧貌。”陈旭剑上任后,大刀阔斧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寻找产业脱贫之路。经过调研,陈旭剑把目光锁定在冷水茭白的种植上。

  “为什么把冷水茭白种植作为窑山村主打的‘翻身牌’?”陈旭剑介绍,窑山村的农田灌溉水来自七一水库,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2度左右,非常适宜种植茭白。当时,窑山村已有少数村民种植了十几亩冷水茭白,卖相好,易保鲜,市场售价高。

  听说水田不种稻谷种茭白,多数村民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这么好的水田怎么能拿来种茭白?”“种茭白能填饱肚子?”面对多数村民的疑问,陈旭剑和村两委让部分村民先干起来,成立了“窑山三清湖冷水茭白农民合作社”,选举种植能手许延辉为会长,并带领合作社社员到浙江、福建等地学习冷水茭白种植技术。2009年,合作社流转了30多户村民200亩土地,开始种植冷水茭白。

  村民以土地入股,每亩地每年能拿到600元租金,在合作社做事还能拿工资,入股村民年底有分红。第一年,冷水茭白喜获丰收,效益可观。看着入社村民高兴地数着票子,一些村民纷纷找到陈旭剑,希望也能够入股合作社。2010年,流转入股合作社的水田翻了一番。

  然而,正在陈旭剑带领村民大干一场时,2010年、2011年却出现了茭白产量低难题,有些村民开始打起了退堂鼓。陈旭剑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所有努力都会白费。于是,他和合作社负责人到外地讨教、请农业专家现场把脉,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因水流过慢、水温上升,冷水茭白不能正常生长。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合作社通过控制水流量,有效控制了水田温度,茭白产量低的问题迎刃而解。

  技术难题攻克后,2012年合作社新引进了产量高、肉质鲜嫩、口感好的双季茭白品种,“每年4月采摘一次,8月采摘一次,不仅产量成倍增长,也吸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陈旭剑介绍,“工资加土地租金,一个村民一年在合作社能拿到五六万元收入,如果夫妻俩都在合作社工作的话,年收入会更高。”随后,茭白种植面积三年扩大到1800亩,年产量达到4000吨,产值达到1800多万元,盈利300多万元。

  农产品销售是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不过,窑山村的冷水茭白不愁卖。“我们的冷水茭白白嫩没有黑点,浙江的客商开车到村里排队来买。高产的那两个多月,每天早晨要发四车茭白到上海、杭州,晚上还要发一车到南昌,每天都有四五个老板在村里等待收购,最多的一天发了10多万斤。”许延辉跟几个合作社社员分享着收获的快乐。如今,窑山村冷水茭白已经成为杭州、上海等地的畅销农产品。

  不过,陈旭剑看得更远,他说,眼下虽然不愁卖,但难免遇到价格低落的时候。2016年,陈旭剑和许延辉跑银行,买设备,新建了500平方米700吨的标准化保鲜库,发展冷链储藏,解决了茭白的存储难题,提高了产品价值。“冷水茭白能在冷库里保鲜3个月,价格低时,我们把茭白入库冷藏,等价格上来时再卖。”

  为了让贫困户搭上冷水茭白的致富快车,窑山村提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要求合作社把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全部吸收进入合作社,并优先雇用村里的贫困户、留守老人和妇女,共解决贫困户就业120多人。许延仁一家原来住着20多平方米的房子,夫妻俩在合作社工作,一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现在住进了楼房。

  窑山村通过发展冷水茭白产业,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