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选调生我在村 | 两年打了237个红勾勾
2025-04-29 14:45:00  作者:孙晨益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这几天,我得空就去村头的葡萄园看一看,葡萄藤上长叶子了。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郎德镇老猫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后,我对村里的葡萄产业格外上心,因为葡萄的甜蜜中有我的汗水。

  孙晨益(中)在村里的葡萄园。(老猫村村委会供图)

  几年前的老猫村,曾因一串葡萄燃起希望。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带着村民种下30亩巨峰、夏黑葡萄,从挖坑栽苗到修枝疏果,种出了甜津津的“紫玛瑙”。我初次走进村庄,发现现实情况与想象的大相径庭,园子里熟透的葡萄连续落果,仓库里堆着滞销的葡萄,空气里弥漫着发酵的酸味。村民文志芳蹲在地头问我:“技术再好有啥用,客商嫌我们包装土,卖不上价……”

  产业发展,渠道为重。实地调研后我发现了症结,村里仅靠鲜果批发“单腿行走”,客商压价时连议价的余地都没有。我建议村里,要给咱的葡萄“穿新衣”“找新家”。此后,我组成“葡萄团队”前往贵阳相关公司调整包装设计,订购2万个包装礼盒,拉着记者钻进葡萄架拍宣传素材上传到多个媒体平台,还在上级单位的支持下积极对接企业,采取“社区团购”模式,由村合作社统一组织配送,压缩中间环节,打开新的市场。

  村党支部书记文胜鸿看着日益增长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感慨地告诉我:路子找对了,效益就出来了。如今,老猫村的葡萄已成为周边市场的“抢手货”。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1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1.5万元。

  老猫村还有一些弱劳力,如何让他们增收?我们把目光瞄准了食用菌种植。我和老猫村驻村工作队员联合向有关单位争取资金23万元,帮助合作社购买生产机械、订购菌棒3万棒以壮大食用菌产业。现在,走进我们的食用菌种植大棚,一排排菌棒整齐堆叠,工人们穿梭其间,手脚麻利地收菇装车。今年以来,已出棚成品食用菌110吨,刚采摘的鲜菇一出菇棚就能找到客商,不愁销路。全村食用菌培育规模扩大到67个大棚,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65岁的村民余国英说,采菇、给菌棒注水,每天能赚130元。

  产业账之外,我兜里还有一本“民生账”,写满了温情的“小事”:去年雨季,大寨“阿不耶”路段山体滑坡阻断交通,我和村干部起草报告、积极奔走,向上级争取到13万元修整资金。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施工期间我始终坚守一线,硬是在10天内完成了80平方米挡土墙浇筑的任务。村内篮球场破旧,道路缺乏照明,我成功争取到33万元爱心捐赠资金,提升改造村寨篮球场,并在全村主干道和巷道安装了70盏智能太阳能路灯……每解决一项,我就画个红勾。

  两年来,记录本上我一共画了237个红勾。

  孙晨益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