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变身“种蘑菇的小姑娘”
2022-04-08 09:3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钟正超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大学毕业后,是留在城市发展,还是回农村创业?2016年,90后张文馨经过多次彻夜长谈,成功说服母亲支持自己回到农村。

  “我从小就向往农村生活,母亲刚开始很不支持我。说实话,这一想法真的跟母亲有很大关系。”说起从贵州省会贵阳回到修文县老家创业的缘由,张文馨如是说。

张文馨手捧自己培育的猴头菇。

  张文馨的父亲是一名军人,退役后分配在成都铁路局贵阳分局。作为父亲的小棉袄,张文馨从小随父亲在贵阳居住、生活,母亲则居住在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老家。

  上高中时,张文馨经常利用寒暑假跟着时任新埔村村委会主任的母亲处理事务,帮母亲打打下手。淳朴的民风、热情的村民、浓浓的亲情包裹着这个城里来的“娇小姐”,张文馨逐渐对老家、对农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每逢夏季, “爽爽的贵阳”吸引无数游客入黔避暑。张文馨的母亲看准商机,建起了农家乐。

  就这样,上了大学的张文馨一到暑假,就回到老家帮母亲打理农家乐,还跟着叔叔阿姨学到了不少食用菌种植技术。“我特别怀念小时候在山上采蘑菇、摘野草莓的快乐时光……”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一个回农村创业的念头在张文馨脑海中发芽。

  “农村太需要年轻人了,愿意回农村的年轻人多了,农村才有希望”。大学毕业那年,张文馨专门回了一趟老家,和母亲谈过去、说未来,听着女儿头头是道描绘出的美好蓝图,做母亲的知道自己必须支持女儿。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2017年2月,占地400余亩的贵州菌王府农业观光园落成了,园内有15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200亩猕猴桃种植园及50亩无花果种植园。张文馨的想法是,观光园与农家乐抱团发展,以食用菌产业为主打,集采菌、摘果、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走农旅融合发展道路。

  食用菌是颇受欢迎的健康食品,但种植技术要求也高。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文馨认识了贵州省农科院的两位专家,她再次潜下心来,认认真真学习了三个月食用菌种植技术。随着技术日臻成熟,张文馨的食用菌种植大棚也愈加丰富多彩,除了平菇外,猴头菇、灵芝等品种也多了起来,慕名前来尝鲜、采摘、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张文馨还利用猕猴桃园套种南瓜,发展林下养鸡等。“高峰时,园区每天用工三四十人,大部分是附近村寨的留守妇女和脱贫户。”张文馨说,游客在这里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新鲜菌菇,又能体验采摘的快乐,观光园生意火爆,一年收入200余万元。

  为惠及更多老百姓,带动群众一起致富,观光园和六屯镇长田村合作,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种植食用菌5万多棒。张文馨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产品回收及销售,带动长田村脱贫户户均增收800元以上。

  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熊文菊,自2017年起来到食用菌基地上班,年务工收入稳定在13000元以上。村民向华斌一家四口,大女儿身患残疾,小女儿就读初中,“在基地上班,一年有2万多元收入,还能照顾家庭。”提及在家门口就业,向华斌非常满足。2019年,贵州菌王府农业观光园荣获贵州省“巾帼脱贫基地”称号,张文馨也收获第11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观光采摘园同样受到影响。“我们种了80亩大葱、50亩莲花白,都是销往省外的,按当时的市场价计算,损失200多万元。”张文馨和母亲于2020年试种大葱和莲花白,并取得丰收,不料疫情导致产品滞销。

  “我和妈妈都是党员,防疫期间我们每天都参与卡点值守,虽然疫情带来了经济损失,但大家的身体健康更重要。”张文馨说,“疫情总会过去,我对未来很有信心,期待在乡村振兴中一展拳脚。”在这个90后小姑娘身上,总有着一股不服输、敢打敢拼的劲头。她渴望打造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美丽新农村,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