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万山:助贫困劳动力 家门口就业增收
2020-09-18 16:1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蒲黎桃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稳就业,保民生。万山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把劳务就业扶贫放在突出位置,重点聚焦贫困户、搬迁户、边缘户“三类人群”,全面强化稳岗扩就业举措,千方百计稳住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发展蔬菜产业,稳定脱贫增技能

  “我们五六十岁了,干不了什么其他的活,在这里负责蔬菜的管护和采摘,每天工资80元,一来方便照顾孙儿,二来可以挣点钱……”正在采摘茄子地肖满香满意地说道。

  在黄道乡丹阳村百汇源蔬菜大棚基地,每天像肖满香一样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20余人,他们采收的茄子、黄瓜等蔬菜主要销往贵阳、凯里、吉首等地,由于品质有保障,备受客户青睐。

  与肖满香不同的是,高楼坪乡小湾村贫困户杨小霞不仅在家门口就业了,还把蔬菜种植技术学到了手。

  “现在我基本上掌握了大多数蔬菜的种植和管护啦,这一技在身,再也不愁了……”杨小霞自信地说道。2018年被招进九丰农业博览园上班,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实践,杨小霞从一个技术“小白”蜕变成了种植“专家”,因为技术过硬,管理负责的大棚产量也格外喜人。

  在园区里跟杨小霞一样掌握种植技术的还有很多。为全力打造本土专业技术队伍,万山区在九丰农业博览园建成大棚蔬菜技术培训基地,定期对各乡镇技术专干、农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培育一批本土“田专家”“土秀才”,并注重将这些技术骨干吸纳进党组织,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人才力量。

  近年来,万山区抢抓机遇,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依托九丰农业大棚蔬菜繁种技术、种植模式、管理理念等优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引领全区蔬菜产业裂变式发展,为贫困户建立了稳定脱贫保障。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大棚蔬菜基地79个,覆盖45个村、5408户2.02万贫困群众,培养蔬菜种植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致富能手157人,带动群众就业3000余人。

  打造“一园一街”,创业就业促致富

  在丹都街道龙都社区的扶贫微工厂产业园山江韵达速递有限公司的仓库里,罗露和其他员工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卸货、分拣、扫件,大家有序忙碌着。

  “以前在外面打工,离家远又不稳定,现在来这上班,每个月拿到手有3500元以上,还能照顾家庭,比以前轻松多了。”正在分拣货物的罗露说道。

  今年4月中旬,山江韵达速递有限公司入驻龙都社区扶贫微工厂产业园,公司每天快递收发量达2万余件,吸纳90余人务工,带动附近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除了山江韵达速递有限公司外,龙都社区扶贫微工厂产业园还入驻了铜仁卢氏豆制食品加工、山野黔味电商企业等多家企业,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200余人就近就业。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增收”目标,在全区各易地扶贫安置点建立微工厂产业园、微加工企业园9个,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同步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进企业入驻,依托园区企业带动就业,让搬迁群众端稳饭碗,叩开幸福之门。

  此外,万山区创新思路,提高岗位增量,扩大就业容量,在旺家社区安置点门前打造了一条铜仁创业就业扶贫示范街,开发就业岗位5000余个,专门向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同时,落实税费租金减免、贴息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为支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从开店到现在,生意一直都不错,每天平均都有一百多人来店里吃饭,客人们都蛮喜欢吃我们家快餐的……”大坪乡地慢村贫困户舒祥发高兴地说道。原来,他得知区里面正在打造铜仁金街,瞄准了其中发展商机,便说干就干,在金街租了门店,开了一家网红大排档,主要经营快餐,配套宵夜、小龙虾等,如今,店里每月收入达4万元以上,昔日贫困户今朝变身小老板。

  做好推介服务,送岗就业拓渠道

  “金街现在需要一批服务员,底薪加提成加奖金,我觉得你可以去试一下……”就业协管员田芬正在动员群众罗运仙到金街的商家就业。

  为全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万山区组建区级劳务就业专班和区级国营公益性劳务公司,成立全省首家安置点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在各安置点建立就业服务中心9个,配备60名工作人员开展就业信息常态化摸排工作,实时更新搬迁群众就业“一户一档”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动态管理、动态服务。

  “我们组建了就业扶贫政策宣传队,通过入户走访,积极宣传创业就业政策,统计他们的务工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荐岗位,解决就业难题……”旺家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何英说道。

  送岗上门促就业。万山区在各安置点构建“社区党组织+楼栋长+搬迁户”的党群联动机制体系,以党支部为单位,积极发挥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5321”帮扶干部等力量,扎实开展“留雁行动”,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咨询、大数据排查等方式,采集和甄别搬迁群众信息,主动做好送岗服务,动员引导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创业,切实推动外出返乡人员就近转化。截至目前,累计培训搬迁群众5880人次,举办专场招聘会12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提供10519个就业岗位。

  同时,创新“大数据+”就业模式,引进大数据公司,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大数据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搬迁群众通过自助服务终端触屏系统、手机小程序等便捷操作就业求职、培训意愿申请等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打通了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此外,万山区加大东西部协作力度,有组织输出282名贫困劳动力赴苏州高新区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292个,引导、帮扶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多形式、多渠道就业,确保了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就业率达100%。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