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扶贫车间”无闲人 托起深山致富梦
2018-12-14 15:05:00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哒哒哒……哒哒哒……”凛冬时节,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拱北湾村“扶贫车间”内,缝纫机踏板声此起彼伏。

  “我家离这走半个小时就能到,每天能赚50多块钱。”自今年8月开始,拱北湾村农民马秀花成了“上班族”。“虽然赚得不多,但终于不再一花钱就问老公要了。”

  近年来,临夏州建在群众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遍地开花,实现了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

  在日前公布的全国9省区85个“脱贫摘帽”贫困县名单中,甘肃省有6个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近年来,甘肃省鼓励各地大力扶持发展“扶贫车间”,这些以扶贫为目的,设在乡、村的加工车间,解决了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等难题。

  农民变工人

  因地制宜打造“扶贫车间”

  

  

  

  拱北湾村扶贫车间里,女工们正在忙着缝制迷彩工服。(邵兰 摄)

  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这是摆在甘肃省脱贫攻坚工作面前的“三座大山”。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重点支持的“三区三州”之一,临夏州要想如期交上让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则需要当地干部群众付出更多的努力。

  近年来,临夏州把实现就近就业的“扶贫车间”作为增加群众收入、转变群众观念的有力抓手,“扶贫车间”在临夏州遍地开花,贫困户在家门口变身“上班族”。

  “以前,我在家照顾婆婆,喂羊、干农活,现在干完家里的活就来这里上班。”马秀花说,她家里还有婆婆和三个上学的孩子,但丈夫打工工资不高,家庭负担很重。

  拱北湾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群众增收渠道比较单一。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558人,贫困面高达41.3%,属于深度贫困村。如今,随着“扶贫车间”的开动,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正在改变。

  据介绍,马秀花所在的“扶贫车间”,今年8月22日刚刚建成,由厦门市湖里区投资120万元援建,主要生产加工服装。甘谷腾达实业有限公司派出专业指导老师,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眼下,已有70多名妇女在此上班,还有80多名建档立卡户妇女正在此学习。

  按照“群众搬到哪里扶贫车间就建到哪里,哪里人口集中扶贫车间就建到哪里”的思路,2018年,东乡县在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深度贫困村,扶持兴建了八宝茶包装、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实现了贫困家庭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有效破解了贫困妇女增收难的问题。

  “我还负责检查其他人的工作,要是有不合适的地方,就让她们改一改。”说起自己的工作,此前一直在家务农的马秀花神情骄傲。

  “我做梦都没想过,还能在家门口上班挣工资。”村民马英兰说,家里人非常支持来这里上班。今年19岁的马英兰此前一直在家洗洗涮涮,经过一个多月培训,她已经能熟练使用电动缝纫机了。

  “以前,一些妇女没有经济收入,要用钱还得伸手问家里要。自从有了‘扶贫车间’,她们有了固定收入补贴家用。现在,一到下班,男人们还专门来接自己老婆下班,妇女的家庭地位明显提高!”一位村干部表示。

  截至目前,东乡县已建成运营扶贫车间16处,正在建设24处,已帮助600多名贫困妇女实现了就业、增收。如今,临夏全州“扶贫车间”已吸纳就业45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398人。

  临夏州工信委主任王晓林表示,当地要求各县(市)、各相关部门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过引进企业援助办、“三变”改革集体办、扶持创业能人办、牵线搭桥网上办、依托资源组团办等形式,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建设“扶贫车间”。同时,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在3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做到“扶贫车间”全覆盖,在县城、集镇百户以上集中安置点建设2个左右“扶贫车间”,并解决好农民的后续产业支撑问题。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