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开讲啦”活动开展以来,贵州省黔东南州不断探索党课新形式、丰富党课新内容、力求党课新成效,突出抓好“三个精准”,全力提升党课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目前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1.17万场(次),参与党员群众37.78万人(次),有效增强了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精准谋划,推动活动走深走实。坚持在党课选题、质量把关、凸显实效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党员教育精准度,让党课教育深入人心。一是在选题上下功夫。州委组织部统筹安排,县级组织部门分类组织,全力精准施策。在农村,组织乡镇书记和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结合农村实际,在田间地头、农户庭院等场所讲党课;在社区,结合党建引领城市社会治理讲好党课;在机关,通过开展党课竞赛、党课展播、风采展示等活动,引导优秀党员干部争上讲台、争讲党课;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重点围绕企业(协会商会)健康有序发展和提升“两个覆盖”质量水平,组织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讲好党课;在学校,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重点,以党建带团建为主要内容讲好党课。
二是在质量上下功夫。以“党员推、支部筛、党(工)委荐、组织部门评”的方式,严把党课政治关,确保党课内容既有针对性、又结合实际。同时,坚持好中选优、精益求精,会同宣传部门、党史部门、融媒体中心等开展课件研判,真正把党员喜闻乐见的党课评选出来,确保党员群众坐得住、听得进、有收获。2021年以来,已拍摄制作党课126个、评选精品党课39个,并将优秀党课资料、视频纳入全州党员教育教学资源库,供各级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时使用。三是在实效上下功夫。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为主要形式,引导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利用黎平会议纪念馆、三穗县杨至成将军纪念馆、镇远县周达文故居、施秉县黑冲战斗遗址、榕江县红七军旧址等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遗迹,并融入本地语言、山歌、快板等特色元素,增强党课的“乡音土味”,让党课更加贴近基层党员干部。
精准选人,确保活动高质高效。把党员领导干部、党课教师、先进人物带头讲党课作为“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的常态化工作进行安排,并将完成情况纳入全州党建目标考核和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推动党课扎实深入开展。一是党校老师讲理论。聚焦党的历史、党的理论,由州委党校牵头,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史学习教育和专题教育、意识形态工作等内容作为党员培训必修课,由党校专业教学人员为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党理论知识培训教育,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知识水平。二是部门骨干讲业务。邀请一批省、州、县脱贫攻坚先进模范、疫情防控一线优秀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援鄂抗疫战士等“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在示范带头、攻坚克难、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抗击疫情等方面的先进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染、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不忘初心、服务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各级书记讲政策。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认真履行讲党课第一责任人职责,主动过问,围绕中心重点工作,聚焦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维护稳定等带头开讲,讲解干事心得,探讨工作之策,向广大党员群众讲清楚、讲明白、解读好党的政策,引导党员群众学以致用,增产增收。
精准发力,促使活动有声有色。坚持活动开展不拘泥于传统老做法,大胆创新,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新形式,让宣传内容真正深入人心。一是以“板凳课堂”为载体,打造流动式课堂。通过创新打造“板凳课堂”,真正将党史学习教育延伸到党员群众家门口。依托村(社区)换届选举带来的流量“趁热打铁”,紧密结合安全生产、人居环境整治、环保、防电信诈骗、新冠疫苗接种等工作,以“党史+”的模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把课堂从会议室搬到了小区和党员群众家中,大家搬着凳子围坐一起,看似聊天拉家常,实际上是在一起学习交流讨论,宣讲以小故事大道理、小切口大背景为切入,让“板凳课堂”变得“有意思”“都爱听”。二是以“有声图书馆”为载体,实现活动全覆盖。针对村级党员居住分散、学习方式单一、集中学习难等问题,全州在凯里市、施秉县、三穗县等34个村(社区)试点打造“有声图书馆”学习专栏,党员群众用手机扫一扫“有声图书馆”二维码,即可展现视频、音频、图片等学习资料,让传统“读本”变为“音符”,直抵人心,进而引领党员群众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红”的底色。党员群众还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图书类别的二维码收藏起来随身携带,工作之余、闲暇时间,随时收听、反复学习。三是以红色基地为载体,开展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的红色资源,依托全州黎平会议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各单位党员干部重走红军路,重温革命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红色洗礼,通过开展体验式党课教学等方式,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不断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干事创业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出党员的学习动力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