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菇”事
2025-10-10 10:1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陈水光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023年,我来到福建省罗源县起步镇上长治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成为上长治村的“新村民”。

  上长治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村80%以上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但是,在调研中我留意到村里的短板:“游客进村转一圈,除了菌棚和厂房,看不到一点‘菇村’的文化味。”尤其是站在村口望去,主干道旁灰暗斑驳的墙面分外刺眼,既看不出食用菌产业“亿元村”的风采,也无法勾起游客进村探访的念头。

  我将注意力转到第三产业上,开始探索农文旅融合的致富路径。

  通过深入调研、向村党支部书记多次请教,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我们围绕菌菇特产,规划一系列网红打卡点和体验项目,谋划开展以食用菌为主题的研学、采摘活动,借助电商平台和新媒体进行宣传。这样既能吸引游客,又能打响品牌。

  有了初步规划,怎样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改变,就从老旧墙面开始。面对专业墙绘团队的高昂报价,我将目光投向了高校资源,想方设法牵线搭桥,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帮助上长治村借力高校等“外脑”资源。

  “邀请大学生来,不仅能够节省开支,还能将当下青年人的审美眼光融入设计。”决定好方向,我就立刻行动。

  多方联系后,我们最终与闽南科技学院敲定了合作,校方组织了一支含有数字媒体艺术、广告学、产品设计等专业学生的队伍来到村里,发挥专业特长为“菇村”锦上添花,为村庄“美容”。

  短短7天,学子们用颜料与创意将旧墙变为画布。最引人注目的是食用菌产业链全景图:从菌包培育、智能种植到深加工成菌菇饼干、拌面,村庄的产业雄心跃然“墙”上,成了最生动的“招商书”和“导游图”。

  “一时的‘美颜’易得,持续繁荣需要产业支撑和民生根基。”在基层锻炼即将结束之时,我希望能尽自己所能为上长治解决更多问题,将接力棒传递下去。为此,我们着力于推动村企合作,开启“一菌一世界”综合文创产业基地项目,培植产业文化,为产业强基补链,增加旅游亮点。

  该项目计划用地20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基地建成后将划分为3个功能区:透明种植示范区展示菌菇生长奥秘,精深加工区产出菇饮等食品,文旅文创电商孵化区将设立“菇姑”直播间和特色文创展区。游客们不仅能买鲜菇,还能“淘”到菌菇纪念品。基地将配套菌菇造型路灯、特色停车场和景观小品,让“菌菇”元素无处不在。

  产业升级之外,我们紧扣民生,全力弥补基础设施短板。2024年,全村自来水管网升级,村级卫生所、养老服务场所启用,光纤宽带全覆盖,罗源县首个村级村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建成启用。

  此外,我们就地取材,用本地花岗岩、鹅卵石铺设步道驳岸,修建了文化长廊与活动中心,曾被厂区废弃物堆满的溪岸,如今已变身为绿意盎然的休闲公园。

  漫步今日上长治,青春绘就的菌菇故事在墙头绽放,智能菇房孕育着科技兴农的希望,“一菌一世界”的蓝图在沃土上铺展,溪岸公园里回荡着村民的欢声笑语。我深深地体悟到:年轻选调生到村任职,既要身入,更要心入,离不开“三心”:用心学,迅速转变身份角色;用心听,了解民意谋求民利;用心做,立足本职敢于担当。只有心怀感恩,俯首躬心,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养分,才能茁壮成长、有所作为。

  陈水光(左一)给大学生介绍村情。(作者供图)

  陈水光(左一)和起步镇党委组织委员郑桠铃慰问老党员。(作者供图)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