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选调生我在村 | 青春扎根记
2025-10-09 11:2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胡颖波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清晨的阳光洒在马岭村的稻田上,沉甸甸的稻穗泛着金黄。我站在田埂上,想起一年前,我来到湖北京山市罗店镇马岭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一进村,看见的也是金灿灿的稻田。

  最初的两个月,我想一头扎进泥土,实则还在适应土壤的温度。语言不通、情况不熟、工作迟迟找不到突破口。

  从帮老人缴纳医保、教小孩子写作业做起,我跟着村民学方言,入户走访记情况,行思之间写文章。“全村247户、858人、5个村民小组……”慢慢地,我对村情民情熟悉起来。记得一次走访结束后,突降大雨,我和村干部赶紧帮农户抢收晾晒的油菜籽,浑身湿透的马爹爹拉着我的手说:“小伙子,谢谢你!”

  在2012年以前,马岭村是湖北省典型的“五化”村(村庄空心化、集体空壳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土地碎片化),9名外出创业的本村人回乡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其中张立后来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马岭村也蝶变成享誉荆楚的富裕村,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也吸引了很多人来学习。

  我刚到村时,接待讲解工作主要由张书记负责。有一次,张书记突然拍着我的肩说:“小胡,这次讲解任务交给你咋样?”毫无准备的我心头一紧,望着满院子的参观人员,下意识地想退缩。可看着他鼓励的眼神,我攥了攥手心,硬着头皮接过话筒。讲解时手心冒汗,结束时却意外收获了大家的掌声。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产业发展靠人才。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我苦思冥想、工作迟迟找不到突破口。直到一次走访种植大户马大哥,发现圣女果、草莓滞销而不得不低价销售,便萌生了“借鸡生蛋”发展直播电商的想法。

  通过努力,村里和京山马嘉领农业科贸有限公司、武昌首义学院共建起“校企地”乡村振兴工作站。张书记紧握院长的手说:“我们这个小乡村,联通了高校的‘数字桥’!”一星期后,首批大学生便拖着设备进村,他们举着草莓、土鸡蛋、白花菜声情并茂地讲解着,后台的销售数据蹭蹭上涨。

  又是一年丰收季,望着金色稻田,我明白了——只有将双脚踩进泥土,历经风雨洗礼,才能听懂土地的语言,结出最饱满的穗粒。

  

  胡颖波(左)与群众在村开展助农直播。(马岭村村委会供图)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