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文包里,最珍贵的是几张渐渐泛黄的手绘地图,上面标注的,不仅是青杠林村497户人家的房舍方位,也是打开村民心门的钥匙。
2年前,我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委组织部选派到岩脚镇青杠林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刚到村,村干部口中的“大丫口”“水井边”,让我一头雾水。隔着矮墙的几户人家,姓什么、家里面有几口人,我都摸不清。我没有什么巧办法,只能用最笨的招,用脚量,用手记。
我拉着村干部当向导,一个组接着一个组走,一户挨着一户认。有一次,因为分不清紧邻的两户陶姓人家,我在院坝外徘徊了很久,直到其中一家的陶叔开门倒水,我赶紧迎上去,寒暄过后,悄悄在本子上记录:“陶廷贵,脱贫户,门口拴着小黑狗;隔壁陶廷付,灰砖墙,儿子刚大学毕业是共产党员,能帮做政策宣传。”
很快,我的地图不只有房子,还添加了各种符号。例如,一个爱心符号标记在鲁奶奶家旁,表示“老人独居,害怕孤单,多去陪她唠唠家常”;一个“五角星”符号,标记在老党员范爷爷家旁,意思是“当过老支书,党性强、威望高,可请教群众工作”;一个“火柴人”符号,标记在智力残疾的青松家,提醒“其由大伯照顾,需多关注”……
这张地图是我的民情导航图,链接着群众的冷暖和各项工作的进展。我用绿、黄、红三种颜色标记不同家庭的状况,黄色代表需关注,比如家里有病人、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多等;红色代表重点监测,比如突发困难户等;绿色代表脱贫户。一般户田哥原先标注的只是黄色,后改为红色并备注:“田哥患内风湿关节炎,两个女儿患甲亢,4个孩子读书。”当时我走访到他家,他的两个女儿停学在家,我迅速把情况反馈给村委,并和村干部再次入户核查,将其纳入监测户管理,帮着申请了低保。
此外,在我的地图上,哪些家庭今年添了新的难处,哪些老人今年冬天缺保暖的物品,直观明了,是村里慰问物资和福利发放的一份实时更新的依据。
这张地图虽然用旧了,但内容却随着村庄的发展常用常新:哪里增添了新马路、新房子、新项目,哪些问题已经解决,我都会标记出来。到村任职2年,这份地图就是我服务群众的一个具象化的注脚。
手绘地图(刘祎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