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镇岗粗岭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开张的爱心洗衣房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几台无障碍洗衣机嗡嗡运转,志愿者利落地帮老人清洗、晾晒。“年纪大了,被套床单手洗洗不动,现在送到中心就能免费洗好烘干,太方便了!”村民蒋坦生连声称赞。这个名为“衣新一意”的爱心洗衣项目,是景宁县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精准破解山区民生难题的一个温暖切口。
面对山区乡镇空心化、老龄化带来的治理挑战,景宁县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推动服务资源向下聚集。通过盘活阵地空间、孵化特色项目、链接社会力量,一个个服务中心正转型为集“助老、爱小、扶残、帮困、促富”等功能于一体的民生综合体。
上午11点,东坑镇杨斜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山区助老·幸福小屋”饭菜飘香,40余名老人陆续入座。“走几步路就能吃上热乎饭,再也不用凑合着一餐吃一天了!”85岁的留守老人李有根笑着说。针对山区特殊群体“做饭难”“吃饭凑合”问题,东坑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设助餐点,并组织党员志愿者为行动不便者送餐上门。运行一年来,该服务已累计覆盖超万人次,一张“热腾腾”的助餐服务网越织越密。
不止于此,渤海镇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爱心缝补”服务,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衣物缝补、被褥翻新服务;郑坑乡吴布村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卫健部门将巡回诊疗车变身“移动诊所”,定期为村民提供健康检查……这些嵌入日常的“微服务”,正成为党群服务中心温暖人心的“民心工程”。
在九龙乡王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变身千峡山蜜“共富工坊”,让10余名留守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毛垟乡毛垟村则依托服务中心搭建苔藓产业共富直播间,带动20余名村民“触网”增收。从“空间闲置”到“人气回归”,党群服务中心的“造血”功能持续激活,为空心村注入了新活力。
目前,景宁县已系统构建县乡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网络,围绕“一老一小”等重点对象,推出28大类常态化固定服务项目,推动每个中心至少落地1项特色服务,畲乡群众的生活正悄然改变。通讯员 钟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