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我从新疆艺术学院毕业,在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哈尼喀塔木乡当选调生,任乌尊村党支部委员。3年来,我的脚印留在了喀拉玉吉买社区的砖缝、巴扎村的杏树林、乌尊村的戈壁路。我看到了村民赵丹在摊位忙活时的笑脸、帕尔哈提大叔热瓦普琴赞许的目光,也感受到了小阿丽米热在"红色印记馆"背诵诗句的深情。
第一次看到赵丹,她蹲在社区卫生所走廊啃干馕。丈夫突发疾病瘫痪在床,自理能力差的儿子小王躲在墙角搓着衣角,这个家庭的困顿让我们揪心。我多次跑医保局等部门,并在网格员老阿卜力克木的帮助下,完成了审批流程,把3.2万元医疗救助金送到赵阿姨手中。赵阿姨攥着我的手说:"娃,你比亲娃还贴心啊。"
她儿子小王是个23岁的小伙,因口吃不愿和人交流。我跟着农机站师傅学开拖拉机,故意在平房区"熄火"十几次,终于逗得小王笑出声:"张哥,我试试?"后来,我和小王俩兄弟晒成"铜豌豆",我们在沙哈古的麦田里飙车。再后来,他逐渐开朗,还买了拖拉机,我陪他申请了拖拉机补贴,他载着农资进进出出,干着一个新疆男人应该干的活儿,连路边的沙枣树似乎都在摇晃着鼓掌。
赵阿姨刺绣技艺精湛,她的刺绣摊成了库车南湖夜市的一个网红店。
村里9岁的小姑娘阿丽米热有先心病,我一直惦记着。去年,我协调库车市红十字会等部门发起众筹,32天时间,筹集到12万元手术费。成功手术后,阿丽米热激动地叫我"哥哥"。
翻翻笔记,在到村任职的日子里,这样的小问题,我一共解决了130个。
基层宣讲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让宣讲多元化、接地气,我将唱歌、舞蹈、器乐演奏嵌入,增强宣讲实效。
第一次想到这么个创意,得益于库车萨玛瓦尔舞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帕尔哈提,他看我“有些文艺资质”,主动收我为徒,教我热瓦普琴演奏。此后,我将热瓦普演奏引入宣讲,听讲的人兴趣一下子就高涨起来。后来,帕尔哈提将他的“宝琴”赠送给了我。
在巴州草原毡房里的一次宣讲中,78岁的哈萨克族牧民阿依古丽大婶听完我的演奏和宣讲后,也激动地拿起我的热瓦普弹起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柯坪县乡村,当我用热瓦普弹奏唱起《映山红》,玉尔其乡艾买提大爷和一众乡亲也用还不太熟练的汉语跟唱起来。
我的师父帕尔哈提得知这些,感叹“琴送对了人”,说我是“一只会唱歌的百灵鸟”。
慢慢地,我成长为自治区优秀宣讲员,500场宣讲,遍布田间地头、马背毡房、龟兹小巷。
我还是哈尼卡塔木乡红色印记馆的讲解员。"各位爷爷奶奶,这张照片是1958年朱德元帅来到库车慰问洪涝灾害的一张照片,"在红色印记馆,我对参观者详细介绍。坐在轮椅上的布海里且木奶奶摩挲着展柜玻璃,用维语哼唱着《东方红》,这首歌是她在党50年不离不弃的陪伴。
后来,布海里且木让她的孙女艾斯玛加入了我发起的"红领巾讲解员"培训课堂。几个月下来,艾斯玛能熟练讲述刘胡兰等故事。
库车的特产是小白杏,小白杏的维吾尔语意思是白色蜂蜜。作为一名在库车工作的选调生,今后我愿做一颗小白杏,为当地人民奉献最持久的甘甜。
张开弓
张开弓(中)在为孩子补习功课的休息间隙。(乌尊村村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