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共成长 | 前浪携后浪,乘风向前方
2025-07-15 16:3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本报记者 姜嘉琪整理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徒: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红卫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吴和

  师: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红卫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运清

 

  徒弟谈收获

  鞋上沾泥土 心中有真情

  2023年11月,我来到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红卫村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报到当天,我穿着崭新的皮鞋踏进村部,师傅张运清书记瞥了一眼我的鞋,笑着说:“这鞋太干净、正式了,得沾点泥才行。”这句话像一粒种子,埋进了我的在村时光。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乡村工作的多面性与复杂性。既要俯身倾听群众的急难愁盼,用脚步丈量民情温度,也要抬头谋划发展路径,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去年盛夏的一天中午,我的手机突然震动:“小吴,张大爷家的牛病死了!”我放下手中的活急着就要出门,却被张书记按住:“先联系镇畜牧兽医站,再联系村小组长一同前往现场。”当我们顶着烈日着急赶到时,张大爷正用塑料布盖住牛尸体,三岁的小孙女站在一旁呆呆地看着。那天,我们协调相关人员无害化处理病牛尸体。张书记半身湿透汗水对我说:“群众需要时,党员干部就得是这道筑牢防疫安全的防护墙。”

  类似场景在我帮扶的8户脱贫对象家中也上演着。张书记教我“看住房、观卫生、算细账”的工作法:看王大爷家住房条件是否改善,观张大爷家的卫生是否整洁,算老周家务工收入的季节性波动。当我们为因病返贫的张大哥申请到低保金时,他攥着书记的手说:“这恩情比山还重啊!”今年开春,我们帮扶的脱贫户收入同比涨了52.27%。但最让我骄傲的不是数字,而是吴大叔要“偷偷”塞给我甘蔗:“带给你爸妈尝尝,咱自家种的没农药。”

  在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张书记用行动教会我如何做好帮扶工作。而在乡村产业发展的赛道上,他一句“乡村振兴不能光靠情怀,得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又为我指明方向。

  这句话,让我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忙成了陀螺。我提议给粽子做文创包装,张书记却带我去张大娘家厨房:“尝尝这灰水粽,她祖上从光绪年间就开始包了。”果然,带着清香的古法粽子在节前被抢购一空。当我们将一箱箱粽子打包发货时,张书记挽着袖子和村民一起装箱打包,阳光下他的头发沾着汗水:“乡村振兴就得这样实打实。”

  去年中秋节前夜,我们守在村部包装月饼。会计燕姐打趣道:“书记您这‘监工’太严,月饼都要称重?”张书记正色道:“品牌信誉就在这一两一钱里。”为了节约物流开支,我主动请缨,用自己的车装载月饼,清晨就踏上了前往县城的送货路。那天气温高,太阳炙烤着柏油路面,车内空调因装载过多货物运转不畅。当车子终于停在客户单位楼下,我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珠,便开始一箱箱搬运货物。年底结算,村集体增收24.3万元。庆功时,监督委员会主任张哥说:“小吴,明年带我们冲50万元!”张书记把最大的一块红烧肉夹进我碗里:“年轻人敢想,我们才敢跟。”

  在村一年多,我在泥土芬芳中读懂了基层的分量。初来时,面对群众的疑虑、工作的繁杂,也曾手足无措。但在一次次走访中,张书记教我学会用方言与村民拉家常,倾听他们对住房、就业的期盼;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时,他带领我和大家一起挖掘特色农产品,跑市场找销路。调解邻里纠纷、推广惠民政策……这些细碎日常,让我褪去青涩。如今,看到村民增收时的笑脸,听到那句亲切的“小吴来了”,真切感受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村工作不仅是工作历练,更是一场扎根土地、滋养心灵的成长之旅。(吴和)


  师傅有话说

  与后浪同行,老舟也能乘风破浪

  小吴刚来时,衬衫配皮鞋,活脱脱一个“城里娃娃”。我心想:能呆满3个月算他本事。没想到他真把根扎下了。

  这小伙子有股韧劲。去年推进积分超市,他连续一个多月蹲守税务局,那段时间,总能看见小吴揣着一堆文件在税务局走廊打转。有天暴雨,他裤脚还滴着水,却举着被雨水打湿的合同、报表跟科长较真:“您看这合同,集体经济公司的衔接资金是需要返还给村委会的……”凭着这股韧劲,硬是把集体经济公司呆账理顺、办理好变更股权手续,规范集体经济公司财务管理。

  端午和中秋前销售粽子、月饼,为了节约物流开支,他主动请缨,开着满载礼盒的车,在清晨就踏上了前往县城的送货路。最让我感动的是他做事时的那份细致。从前期与客户的反复沟通,到拟定销售合同的每一个条款,他都字斟句酌,确保权责明晰;在月饼销售季,面对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他总能耐心解答,及时调整订单。售后环节更是一丝不苟,主动跟进发票开具流程,确认每一笔转账都准确无误。哪怕是客户的一个小小疑问,他也会第一时间响应,反复核对信息,直到问题彻底解决。

  要说师徒互学,他教我手机缴党费,我教他看云识天气;他给日常村务工作建立电子档案,我给积分超市添置了公平秤。去年台风“摩羯”登陆时,他冒雨转移群众的身影让我想起30年前自己抢险的模样。最让我感动的是,灾后重建清理路障时他问我:“村民将来会不会记得我们?”我指指鲜红的党旗说:“做好当下的事,时间自会回答。”有时在村部加班,他泡的咖啡和我泡的浓茶摆在一起,就像新旧两代干部的接力。

  既看得见远方的星辰,也接得住田间的露珠。乡村振兴的路还长,有幸与这样的后浪同行,我们这些老舟也能乘风破浪。(张运清)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