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高粱红。在贵州省仁怀市广袤的乡村,机器轰鸣,人影穿梭,饱满的高粱穗被整齐地收割、捆扎,熟透的高粱汇成一片绚丽的红色海洋,映照着村民们喜悦的笑脸。
“这红高粱可是咱们的金穗穗。”高大坪镇高坪社区种植大户马拾卫一边指挥装车,一边乐呵呵地算着账,“今年我种了233亩,预计产量5.6万公斤,按照订单种植有机高粱收购价,保守估计50万元纯收入没问题。”
仁怀市地处赤水河中游,是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红缨子高粱作为酿造仁怀酱香酒、茅台酒的核心原料,不仅是酿制醇香美酒的关键原料,更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为满足白酒产业原料供应,仁怀市持续完善“统一供种、统一基地、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认证、统一收购、统一储藏、统一销售、统一监管”的“九统一”模式,采取“龙头企业+公司+基地+支部+农户”组织方式,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推动高粱产业扩面增产、提质增效。
走进大坝镇簸箕坝村,连片的高粱地映入眼帘。这里是茅台酒专用有机高粱的原产地和认证基地。“咱们的高粱品质好,酒厂也认可。”粮农邹安彩说,“种好高粱,我们的生活就有保障。”
像这样的高标准农田暨茅台酒用高粱基地,大坝镇有6个。大坝镇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并构建全程化、集成化、一站式的基层服务体系,培育了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的合作社7个、30亩以上高粱种植大户5户。
“政府免费为种植户提供种子、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所有种植户都与市粮油公司签定订单合同,今年保护价为每公斤11.2元。”仁怀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卢锡勇介绍,对于订单外超产部分,则由市红谷公司按市场价收购,彻底消除农民增产却难销的顾虑。
“我今年种了248亩高粱,要是靠人工收,得70人连续干10多天,今年镇里提供了免费农机服务,最多5天全部收完。”喜头镇中心村种植大户王满激动地说。针对部分农户劳动力不足、农机紧缺等问题,连日来,喜头镇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农技人员、农机社会化服务队伍下沉田间地头,确保高粱颗粒归仓。
据介绍,2025年,仁怀市高粱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产值超7亿元,覆盖全市19个乡镇5.37万农户,带动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