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杨柳湾:“亿元村”是怎么炼成的
2025-07-17 16:4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7年前,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杨柳湾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还是0元,到了2024年,则突破1亿元。这张成绩单,在市场大环境变化给不少村集体经济增收带来诸多困难的背景下,不可谓不亮眼。杨柳湾社区村级集体经济何以逆势上扬?其中又有哪些可供借鉴之处?记者日前就此展开了采访。

  “我们正在投标几个物业管理项目,市里几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也在赶工期,此外还要为白酒销售订单做好规划。”杨柳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仁怀市园净综合服务公司总经理杨玉林告诉记者,桩桩件件,他都放心不下:“守成最不易。”

  杨玉林是土生土长的杨柳湾人,2018年返乡发展,从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逐步成长为引领社区发展的带头人。当年,仁怀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0亿元。但令人遗憾的是,就在同一时期,位于茅台酒核心产区的茅台镇却存在“一村五社区”集体经济为零的情况。

  为何会有如此多的“空壳村”?杨玉林说,主观原因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足,客观上是因为土地资源紧缺、户籍人口大多搬迁到城区、村干部老龄化严重,以及村级缺乏固定资产等,杨柳湾社区那时是“坐在金山上啃馒头”。

  茅台镇党委政府多次会议决定,还是要走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很快,能人杨玉林进入了组织的视野。杨玉林回到社区后,领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盘活资源、实现创收。他认为,社区没有资产、资金,更要依仗本地有众多酱香白酒生产企业这独一份的资源。斟酌再三,他认为社区可以做两件事,一是依托酒企资源打造景区,二是为企业做好服务。2019年6月,杨柳湾社区和河滨社区、国酒社区、南坳社区、观音寺社区、岩滩村抱团取暖,整合核心资源,联合出资 300 万元,成立村集体经济性质的园净公司,“一村五社区”各推选一名村干部参与公司管理,一场多要素的集体经济“破零”攻坚战拉开帷幕。

  起初,杨玉林以为思路对了,钱就有了,可没想到开局便栽了个大跟头。当时,公司揽下给景区内商户、居民送桶装水等业务,理论上配送一桶纯净水可以赚6元,年底一盘算,不但没挣钱,反而亏损了15.7万元。“开支大、管理松、损耗没有计算,主要还是缺乏经验。”杨玉林说,那段时间,“一村五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公司业务部门天天在一起商量对策,“大家没少拍桌子”。

  “头脑风暴”之后,公司调整了大包大揽的做法,将业务重心放在环卫保洁和基础设施设备维护上。“公厕保洁脏苦累,利润少,别人不想干说明这个行业竞争小、需求大,干好了能为我们赢得喘息的时间。”通过紧盯环节、严控成本,“扫了一年厕所”后,公司竟然盈利60万元。

  手里有余粮,发展有底气。此后,杨玉林不断拓展业务版块:在闲置地块上修建停车场;承接市政维护、绿化管护等工程;开展白酒销售业务……到了2024年,公司发展12个业务板块,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187亿元,纯利润超过1630万元,蛇年春节前夕,茅台镇举行“亿元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一村五社区”分红600万元。

  国酒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刁丽梅激动地说:“我们村分了100万元,数着票子好开心。”有活干、有钱赚,观音寺社区居民余兴莲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以前打零工挣的钱仅够糊口,现在除去1000多元的保险,每个月工资到手4000元,还能参加业务培训、外派学习。”

  上了“亿元”的门槛,杨玉林说到最多的是政策支持,这些政策助力他们拿到了不少“大单”。去年,公司中标了茅台镇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服务项目,金额为426万元。“能拿到‘大单’,实现从0到1的转变不是偶然,除了政策给力,关键还要自身实力过硬,同时学会借力发力。”杨玉林表示,今年,将继续拓展业务板块,努力做大“蛋糕”,力争实现增幅20%。

  杨柳湾社区是仁怀市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生动案例。仁怀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士表示,仁怀市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近3年共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5700万元,本级补助资金1.0165亿元,新发展酱酒生产、乡村旅游、固定资产租赁等产业项目145个。2024年,仁怀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4亿元,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以上村(社区)15个。

  通讯员 华姝 彭怡 吴芮 实习生 周霞瑛 本报记者 周静文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