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浸染山脊,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西坪村党群服务中心亮起暖光。傍晚六点,放学的孩子们蹦跳着奔向这里,直到夜色深沉,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结伴而出,身后门楣上的“红星课堂”标识在灯光下流淌着温润光泽。这温馨的场景,正是麦积区打造“红星课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
伯阳镇西坪村的“红领巾辅导班”里,村党支部副书记王芳正在给孩子们讲课。(麦积区委组织部供图)
功能再造:会议室变身“知识乐园”
“叮铃铃——”放学铃声响起,甘泉镇黄庄村的孩子们没有像往常一样四散回家,而是蹦蹦跳跳地涌向村党群服务中心。推开“红星课堂”的门,温暖的灯光下,崭新的课桌椅整齐排列,图书角的童话书静静等待着小主人。半年前这里是党员活动专用场地。这样的转身,正在麦积区各个乡镇同步上演。
“以前最怕农忙时节,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管,不是在路上乱跑,就是在家看电视玩手机。”黄庄村村民黄春霞的烦恼,道出了不少农村家长的心声。如今,随着“红星课堂”的设立,这个困扰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
今年以来,为解决农村农忙时节中小学生、空巢老人照管困难等问题,麦积区委组织部锚定托稳“一老一小”服务目标,盘活利用村级阵地、闲置校舍等资源,创新开办15个“红星课堂”,广泛动员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等群体,组织开展青少年课外辅导、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同时,结合“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主题活动,麦积区组建了志愿服务队120余支,定期开展健康义诊、敬老孝亲、扶困助残、为慢病患者代购药品等活动,打造党群连心的“暖心工程”。
润心育人:小课堂托举大梦想
如果说硬件改造构成“红星课堂”的骨架,那么精准服务就是它的灵魂。伯阳镇西坪村的“红领巾辅导班”里,村党支部副书记王芳正在用积木教孩子们学算术。曾有过执教经验的她将丰富的幼教经验融入课堂,让教学更生动有趣。“红色积木加蓝色积木等于多少?”孩子们七手八脚地摆弄着彩色积木,在游戏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这样的趣味教学法,帮助15名留守儿童在轻松氛围中提升学习能力。
“阿姨,这个饼干真好吃!”每周五的“零食分享会”是社棠镇柏林村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党员志愿者们不仅准备了美味点心,更精心组织了温暖的“谈心时间”。“我最想爸爸妈妈了”“我这次数学考了95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心里话都说给这些“党员大朋友”听。随后的“两人三足”游戏中,大人孩子笑作一团,党群关系在欢声笑语中愈发亲密。
甘泉镇黄庄村的“红星课堂”则致力于打造“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的“营养套餐”。除了专业的课业辅导,这里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读书会上,孩子们分享《草房子》的读后感;手工课上,彩纸在巧手中变成栩栩如生的蝴蝶;绘画班里,小画家们用画笔描绘美丽乡村……“孩子的字写得工整了,还学会了下象棋!”村民屈春香欣喜地发现儿子的变化。
同心聚力:党群携手筑牢关爱网
夕阳西下,石佛镇峪口村的“红星课堂”依然灯火通明。4名志愿者正在开总结会,讨论如何改进明天的课程辅导。正是有这样的一群人,才催生出“红星课堂”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当然,成长的道路上总有挑战。当前,一些偏远地区村级阵地条件较差、缺乏专业辅导力量、资金保障不足等因素成为制约“红星课堂”的难题。对此,麦积区建立“党组织牵头、党员示范、社会参与”的关爱网络,通过列支项目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服务“一老一小”的能力水平和成效。
“暑假即将到来,为解决假期‘红星课堂’学生多、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按照区委组织部安排,发布了麦积区‘红星课堂’及公益行动暑期志愿者‘招募令’,倡导退休教师、大学生、公益人士报名参与,用他们的知识和热情点燃孩子们的求知之心,照亮孩子们成长之路。”伯阳镇党委书记杨宏学说。
如今,这些散布在麦积区乡村的“红星课堂”,以其独特魅力诠释着基层党建的创新实践。当琅琅书声回荡在焕然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这方小小的天地,正谱写着党群同心、共建美好家园的动人篇章。在这里,知识在传递,希望在萌芽,梦想在生长——这或许就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