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如何“聚人”?
2021-03-12 09:46: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黄海波 张典标 李琨 周闻韬 刘冰洋 刘久锋 张培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如何为乡村振兴聚集更多“人气”?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选优配强农村带头人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也是人才振兴的重要方面。现在有些村干部年龄偏大、能力不强、思维受限、进取意识弱,在乡村振兴中有些吃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广水市十里街道办事处观音村党支部书记熊永俊说,“以广水市为例,367个村共有‘两委’成员1589名,近一半是初中及以下学历,45岁以上的超过七成。”熊永俊建议,以农村换届选举为契机,选好配强农村带头人,优化村两委班子年龄、学历结构。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阳街道岳家村社区党委书记许传江说,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仅关系到人才振兴,也是组织振兴的要求。他今年提交的《关于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建议》提出,要把培养、选拔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忠诚干净担当、适应基层治理并且能够长久干下去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广大农村干部来说,从理论素养、发展观念、思维方式、能力水平、作风形象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农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配套资金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基地不强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芳建议,成立师资库,省级层面统筹,从省市县乡党政干部、行业业务骨干及农村干部中,筛选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建立农村干部培训师资库;开发农村干部网络学习平台,定期收集农村干部培训需求,及时补充更新课程,使农村干部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想学的好课程;加大对不发达地区实践教学点建设的支持力度,挖掘好各地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教育等资源,把现场教学点做大做强,让农村干部享受到大地做课堂、村庄为教室、优秀村官和基层干部当老师的“接地气”式教育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宁河区委书记王洪海说:“目前农业劳动力偏老化,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经营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投入农村建设。”他建议,各地可以招录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把年轻人的新思路引进农村,同时也为农村储备了管理人才。另外,对经营技术人才引进要不断完善各种政策保障和优惠,吸引他们来农村创业,为乡村人才振兴“添砖加瓦”。

  聚焦本土青年农民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副校长温涛把目光放在本土青年农民身上。温涛在四川、河南、广西、宁夏等地调研发现,由于现有农村培训教育体系的缺陷,乡村从业主体明显老龄化,掌握现代生产技能、信息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青年农民严重不足。他建议对青年农民进行差异化、动态性培育,搭建全国性的高素质乡村人才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增强青年农民应用互联网手段发展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培养青年农民的互联网金融思维,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兴村事业上,振兴主体才是最大的、最现实的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盘州市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认为,想方设法留住本地人才是人才兴村的长久之计。通过到镇村及企业深入调研,余留芬发现,农村基层组织和村级企业是农村留才、引才的主要落脚点,但当前许多农村基层组织待遇低、村级产业薄弱成了留才、引才的制约点。因此,余留芬建议,要积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福利待遇机制,推进本村人才留村发展建设村级事业;要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为本地人才提供发展机会与展示平台。

  重视教育培训农民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黄久生认为,“乡村振兴要特别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他建议,第一要培训全覆盖,细化教育形式,制定系统科学规划,推出多样和个性化的教育形式,细化到每一个村、每一个人,开展分阶段、分等级、分区域、分时间的系统科学培训规划;第二是创新培训教学模式,大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第三要挖掘和树立典型,形成区域范围示范带动力量,大力挖掘、树立和培育各类先进典型,让榜样的力量教育农民、感染农民、鼓舞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第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培训、关心培训和支持培训的良好氛围;第五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健全培训保障体系,形成职业培训长效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认为,可以通过鼓励农业科技企业“下乡”来赋能乡村人才。卢庆国说,过去乡村产业主要依靠人力和地力,未来科技创新将发挥更多作用。农业科技企业下乡,在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理念、新技术的同时,也能为农民赋能,帮助当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深度挖掘乡贤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明则把眼光放在乡贤上。在他看来,乡贤从乡村走出去,在外打拼多年,不少人仍怀着反哺故土、回报家乡的强烈意愿。他们有才能、有思想,在某些领域有一定成就,是乡村振兴的特殊力量。周素明建议,深度挖掘乡贤资源,搭建“乡贤智库”,建立乡贤顾问制度。鼓励乡贤参与到村庄治理体系中,为乡村人才振兴注入更多血液。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