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打造“永不撤走的扶贫队伍”
2019-07-04 10:41:0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沈浩 李汉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如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避免扶贫“养懒汉”现象?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工作思路,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核心,在村民小组中成立“脱贫工作委员会”,将扶贫对象转化为扶贫力量,在村村寨寨建起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清晨,西盟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的广播准时响起,村民们在集中出操结束后,各自回家清扫自家庭院,组里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置的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各司其职,期间还有专人挨户巡查,记录考勤、打分。自从“脱贫工作委员会”成立,永俄寨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全面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精气神。

  “现在人人干劲十足,村里环境好了、人心齐了,乡村旅游等产业也红火了,成立这个‘脱委会’起了很大作用。”永俄寨村民小组副组长娜英被推选为“脱贫工作委员会”主任,她带领大伙制定了“五抓五保”脱贫工作要求,即:抓军训保纪律、抓卫生保环境、抓生产保收入、抓宣传保满意、抓治安保稳定,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突出基层党建引领,西盟实现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全覆盖,对农户数量在100户以下的村民小组设委员5名;户数达100户以上村民小组设委员7名。“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由村“两委”和“村民小组”党支部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推荐选举产生生产、生活、宣传、治安等委员,并在委员中选出1名主任。目前,全县已成立“村民小组脱贫工作委员会”366个,选举产生委员1847名。

  构建利益联结激励机制,杜绝“养懒汉”。西盟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设置了发展生产、公共服务两类岗位,规定群众必须完成岗位劳动、积极参与村内公共事务才能享受到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及获得收益分红,把群众自身利益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在一起,改变过去直接发钱发物给贫困户的做法。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发生产类和公共服务类岗位8266个,并将肉牛养殖、中蜂养殖、生猪托管寄养等财政支农资金所支持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形成的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与贫困户从事公益性岗位相挂钩,“脱贫工作委员会”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岗位劳动获得资产收益分红,人均年增收2300元以上。

  西盟还将产业带动与素质提升相结合,深入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全县开展党员(委员)“一帮一带”活动,通过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每个委员联系10至20户农户,对农户需求实现精准化、常态化的联络和管理。为想创业想干事的贫困户讲政策方针、传致富经验、教科学技术。全县通过“脱贫工作委员会”组织村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共计256期27193人,同时大力发展肉牛、蜂蜜、茶叶等绿色产业,在村民家门口建起了“扶贫车间”,让群众靠自己的双手讲述自身的“脱贫故事”。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