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县源头村:载回乡愁的舴艋舟
2019-02-21 09:38:00  来源:农民日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源头村的舴艋舟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

  李海涛杨瑞雪文/图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句久久流传,不断引发着人们想象的涟漪。

  来到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只见在村旁清澈见底的楠溪江上,一条条舴艋舟缓缓而行,不时会传来游客拍照的阵阵笑声。

  在以前,这是不能想象的风景。从2017年5月村委会换届完成开始,仅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源头村面貌便焕然一新,从原来的脏乱差发展到现在的洁净美,不仅发展起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更是让消失了30多年的舴艋舟文化在这里“复活”。

  如今,源头村已成为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村、3A级景区,它的巨变更是吸引了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的到访。源头花漫处,踏石问轻舟。源头村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蝶变故事?近日,记者前来一探究竟。

  远去的帆影

  源头村,地处楠溪江上游,地势平坦,两头窄、中间宽,整个村庄就像一只舴艋舟。曾经,源头村是楠溪江舴艋舟和竹筏运输停泊的始、终点,常年车水马龙。周围村庄的土特产运送到城里,再把城里的生活必需品带回到山里,甚至走亲访友,都需要乘坐这里的舴艋舟。

  但到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公路的建设与完善,水上运输逐渐衰。作为水陆交通工具的舴艋舟失去了用处,片片帆影逐渐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

  然而,同帆影一起消失的,还有清澈的楠溪江。失去航运功能的楠溪江,逐渐成了承载人们生产生活的“容器”。村内散养的鸡鸭鹅、不断往河里排出的污水和随手扔的垃圾,都让清清的河水变成了臭水沟。

  河流被污染,村内的环境也好不了哪儿去。乱搭乱建、污水横流、鸡鸭放养,苍蝇蚊子满天飞,露天粪坑更是随处可见。当时快要退休的老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眼瞅着自己年纪大要退了,可一个村里19个姓,人心比较散,谁能有条件把村子搞好?最终,他想到了嫁过来的外地媳妇陈小静,她此前常年在广东经商,最近跟在城里退休的爱人一起回村居住。她有经营管理经验,泼辣能干,老书记觉得有戏。

  上门几次,没想到几次都是她老公首先不同意。在县里工作多年的他,深知村里工作的不易,“你是不是为了名誉?当村干部肯定是很累的,要是为了名利你就趁早别干。”

  陈小静家门前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楠溪江,以前她老公一大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扫家门口的鸡屎鸭粪。后来干脆把门前圈了起来,用院墙给自己隔出一个小花园。邻居不理解,还笑她,“门口留着放车多好,为啥建庭院?”

  陈小静家的小环境搞好了,但村里大环境不好,她一直盼着能改变,加之老书记再三劝说,陈小静的心思有点活动了,她反过来做老公的工作:“我年纪这么大,不需要这个荣誉。商场打滚几十年了,在退休之前,我也想换种方式生活,看能不能成功,也能为村子的子子孙孙做点事。”

  最终,陈小静获得了老公的支持,参加换届选举被满票选上村主任,也成了镇上第一个女村主任。

  当了村主任先干点啥?陈小静专门请教了县文明办的领导,瞅瞅村庄的现状,他们决定先从整治村庄环境干起!

  因为住在溪边,村民习惯了每天将上百只鸭子一早就放养到溪里,成群结队的“鸭子部队”在村里留下一路鸭粪,排到楠溪江里的粪便还把水污染了,因此鸡鸭要圈养;

  以前村民习惯把垃圾乱扔,或直接扔到溪里,凭着大雨以后发大水再冲走,但下游往往就遭殃了,因此垃圾不能再乱扔了;

  村内露天粪坑遍布,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不卫生。以前没钱的时候用帘子遮住,能遮一时的丑,但遮不住一时的臭,因此要拆除村民们习惯已久的露天粪坑;

  村里违章建筑太多,导致道路窄、空间小,连消防车都进不去,村里唯一能进车的就是溪边的那条主路,因此拆违拆临势在必行……

  虽然都是为了村民的整体利益着想,但每个动作都涉及到村民个体的利益,每个“因此”都步履维艰。一个如此脏乱差的村庄,真的能变好吗?

  蝶变的背后

  “刚开始先贴公告,再挨家挨户做工作,我们村‘两委’真是被村民骂个半死。”回忆起来,陈小静仍难以平静,一辈子几乎没跟别人红过脸的她,好几次被村民拦住就骂,甚至门口被倒了好几次大便。

  不是没有害怕的时候,但陈小静有底气:“当时县镇的领导都跟我们说,你作为村干部只要一心为公,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办实事、好事,县组织、镇组织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

  更重要的是,村“两委”班子特别团结,都是公心,相信会被村民理解,所以也没什么好怕的。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指导下,召开各类大小会议40余次,组织动员村民。

  除了对村民们软言相劝,面对屡劝不听的,陈小静也会故意“硬”起来。“再往河里扔垃圾,不止要把自己的垃圾捡起来,周围的你也要清理”“今天必须把鸡鸭圈养,晚上我们就满街撒老鼠药了”……虽然“撒药”是假,不过效果很好,乱扔垃圾和随意放养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最难的是拆除违章建筑和露天粪坑。镇上有领导心里打鼓,私下问她,小屋能拆得动吗?其实她也犹豫,但最后心一横,“能”!不能前功尽弃啊,说干就干,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陈小静先从自己亲戚家下手,然后拆村干部,再拆党员的,最后拆村民的。

  六月份白天40℃左右的太阳底下,村“两委”都在现场盯着,生怕出什么差错。晚上开会到深夜,研究部署第二天工作。到第3天晚上,每天只睡3个小时的陈小静撑不住了,从会议室出来,头晕倒在了旁边的沟里,摔得鼻青脸肿。

  平常血压低的陈小静,去医院一查已经飙到低压130、高压180了。来医院探望的亲人不理解,“县城好好的日子不过,去村里当什么村主任,晒得跟非洲人一样,别把命再搭上啊!”

  陈小静可顾不上这些,没敢在医院久留,打完针就回家了,第二天早上还要早起,守住得之不易的成果。对于摔倒的事,好面子的陈小静也不敢声张,怕被平常骂她的村民笑了去。最终,5天时间村内拆了大大小小319间违章建筑,拆得大家心服口服。

  现在村里不仅有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中心、智能垃圾回收系统,还成立了“源头村干部义工队”,由村干部和党员,还有部分村民身体力行,定期在每家每户门前捡垃圾,村里村外焕然一新。

  过程很辛苦,结果很甜蜜。碧水悠悠的楠溪江、鲜花簇拥的公园、鹅软石铺成的小路、竹制的长椅……村里环境慢慢变好了,村民才开始慢慢理解这些村干部,也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回报他们。

  当时拆村民金送蕊家小屋的时候,她拉着陈小静一边哭一边骂。但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来的游客多了,她自家种的蔬菜,平常吃不了以前只能送人,现在可以放路边卖了。她觉得之前对陈小静的态度有点过分,不过自己又拉不下面子,于是让邻居给她送点菜表表心意,“你把这些豇豆送给我那个‘冤家’吧!”

  “管”出的口碑

  随着源头村环境的改善,原先只有少数驴友到访,现在各地来的客源不断,不仅给村里增加了收入,还诞生了好几家“网红店”,老梅馄饨、王氏面馆素面、女婿面……让人大饱口福。

  33年前,老梅老夫妻在温州挑着馄饨“梆、梆、梆”地叫卖,上年纪了,两口子就回来打零工。陈小静听说后,就撺掇他回来开店。刚开始怕没人来,陈小静承诺每天包他20碗,没想到没包几天就成了网红店。

  有了馄饨网红店,村里再想有人卖馄饨可就不行了。有了威信后,陈小静在村里成了“大总管”,有人开店总要来问问她的意见,“村里一店一品,有人做馄饨了,你就做别的,但一定要地道、好吃。”陈小静很注重村子的“品牌”,别人慕名而来吃馄饨,万一来了吃到别家不正宗的,会影响老梅馄饨的口碑。

  细节决定成败。为了巩固村里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村“两委”经过多次开会征求村民意见,决定把旅游产品的价格纳入村规民约,由村“两委”统一制定,村民不可以随便调价。

  有很多村民不理解,别的旅游村素面都卖10元钱,何况我们这的岩坦素面是很有名的,又细又好,很地道,可不可以涨一块钱啊?

  陈小静回应,“我们经营就是要细水长流,原来7元,现在还7元,不可以随便涨价!”

  “要让客人来我们村买得放心,买得舒心。”她说,谁要敢讹游客一分钱,全村的人都会围攻他。因为他影响的不是一个人的美,是全村的美,游客不会记得是哪家,只会记得是源头村的人坑他。

  陈小静也会时不时地给经营户分享一下她自己经商多年的“买卖经”,“我们自己做的土特产,不要一分钱、两分钱地跟客人计较,多几两给客人,他们心里会舒服。”她说,现在大家都发朋友圈,无论好坏,你都骗不过别人,要让游客们都觉得,这的东西物美价廉,源头村是个诚信村。

  何止诚信,源头村还很有温度。66岁的陈茶兰最村里评为最孝顺的儿媳妇,婆婆今年已经97岁了。虽然她自家经营商店,但她和83岁的老党员李珠钗还是坚持每天在店里烧福茶,免费给客人喝。有人说,你自己家就开商店,你烧福茶,自己不就少卖矿泉水吗?“不能这样算,这和做爱心是两码事。”陈茶兰说。

  如今,源头村的民宿也逐渐发展起来了。2月20日零点30分,楠溪江民宿老板们的头脑风暴还未结束,今后的民宿之路怎么走,大家讨论热烈,互相取经、抱团发展。

  “复活”的乡愁

  “理发人的手是最冰的,船老大的脚是最烫的。”这是当地流传的一句俗语,因为小船顺流而下,逆流要靠人力拉上来,舴艋舟的船老大正是如此,常年要光脚下水拉船。自从舴艋舟消逝后,昔日的船老大也渐渐老去。

  没有桨声帆影的楠溪江是不完美的。恢复1800多年历史的楠溪舴舟文化,不仅是保护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发展楠溪江旅游事业要求。

  永嘉县岩坦镇党委书记徐翔介绍,为了全域统筹各村资源,实现更好的发展,全镇打造了一条微型“一带一路”,即一条涉及到14个村的楠溪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和一条通过舴艋舟文化将楠溪江沿线14个村串联起来的水上精品旅游线路。通过“一艘船”,将多样化的产业带入沿线乡村,使得各村能够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一批老工匠也被请了出来,先后在岩丑前溪、溪口等几个地方重新制造舟,实施舴艋舟文化复活工程。“现在做舴艋舟的师傅最小的也60多岁了,只找出不到5个人,全部用手工做成。”陈小静介绍,一艘舴艋舟最少要用四种木料,船头、船底、船上、船尾都是不一样的,做工非常讲究。

  一些船老大也回到了船上。现在的船老大大都是小时候跟着父亲做,“这辈子再让我做一次就值了。”在外办企业的戴晓西曾经无数次这样梦想。如今他把企业交给别人打理,成了船老大的队长。

  不过,如今船老大的使命变了,原来主要运输货物,现在是载游客。如此一来,舴艋舟实现了从交通运输到旅游观光功能的转变,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的经济力量,去年“十一”的时候,每天卖船票可卖到1万元。

  在源头村的舴艋舟文化博物馆里,有一根长长的撑杆。如今它的主人近80岁了,以前怕家人把他当柴火烧掉,一直把它放在5楼房顶上,像宝贝一样。“我14岁就拿这个撑杆,跟了我60多年了。我不卖,但给博物馆可以。”老人说。

  “钟鸣何处寺,日落满溪船。”舴艋舟是老一代温州人民的集体记忆之一,也可以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当三三两两的舴艋舟出现在楠溪江上时,立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像看到自己的亲人回来了。

  舴艋舟载回来的,不仅是回忆,更是他们的情怀和乡愁啊!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