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建省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三丰烟区产业综合体烟田,田野间一行行、一片片硕大碧绿的烟叶迎风摇曳,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烟农们打顶抹杈田间管理忙碌劳作的身影。
“三丰”是指庐丰畲族乡的丰济、丰康、丰乐三个行政村。这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典型清香型烟叶的核心区。而这只是上杭县推行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的一隅。
上杭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水田主要种植水稻作物。近年来,上杭县大力发展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试点推进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着力打造烟稻双优基地,通过烟稻用田同建、基础设施同享、种植主体同培、产业形式互融多项举措,推动形成“以烟稳粮、以烟促稻”的良性发展格局。
实施跨村联建——烟稻轮作,稳住“基本盘”
上半年种烟、下半年栽稻,无论是从经济效益来讲,还是农田稳定来讲,其科学性正在被持续论证并赋予新的内涵。
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作为基本烟田发展保护区建设中最早起步的烟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烤烟种植在庐丰畲族乡有较长的历史了,发展至今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烟叶成为了我乡从脱贫致富迈向乡村振兴的‘黄金叶’,我乡探索‘烟稻轮作’耕种模式,已成强村富民的特色产业。”4月15日,站在连绵起伏碧绿的烟田里,庐丰畲族乡党委书记钟加樟感慨不已,“今年烟叶比人头还高应该是个丰收年,保底全乡产烟33000多担不成问题。”
稳固粮田发展基础,推动烟区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是庐丰畲族乡党委、政府主动谋划和首选方向。该乡立足乡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烟叶产业强乡富民,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
同样,丰乐村从2010年开始实行“烟稻轮作”制度,1000亩生产规模已经持续多年,如何才能打破旧局谋新局,以兴旺之产业开好振兴之新局呢?这成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思路。丰乐村党支部主动打破行政区域化的壁垒,联合丰康、丰济开展跨村联建。“丰乐、丰康、丰济三个村位置相近、文化相通、产业相似,面对产业规模化发展需求,三个村党支部把组织建在产业上,实施跨村联建,通过组织共建达到产业共赢,通过‘党支部+农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试点推进上杭三丰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项目,规划基本烟田达3000亩,全部为核心烟区,烟后以种植农业农村局推荐的优质稻为主,既保证了‘烟叶子’也装满了‘米袋子’。”丰乐村党支部书记蓝丁发说。
与此同时,为了高效组织、统一管理、提升效率、促农增收,跨村联建党组织成立上杭三丰烟农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土地流转,对烟稻产业融合区实行统一翻耕、统一起垄和专业化烘烤,晚稻统一育秧、统一收割和统一售卖。“烟区产业综合体试点建设在上杭三丰烟农合作社的助力下,实现百分百机耕翻整地、起垄和水肥一体机施肥,病虫害防治率达到87%,减工降本100元/亩,烟农增收300元/亩以上,烟后优质稻面积3000亩,产值2000元/亩,烟农增收200元/亩,还能为财政创税约818元/亩,收烟后再种一季晚稻。烟稻轮作是实实在在的富民、强村、兴乡产业。”庐丰畲族乡党委组织委员郭晓芸表示,目前该乡三丰烟区已发展成为福建省烤烟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国家烟草专卖局产业综合体试点之一。
在烟稻产业融合带动下,三丰的“颜值”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今,干净整洁的村庄、平整宽阔的道路,山清水秀、村美民富,不少外出务工的青年也在乡村振兴的吸引下返乡创业。眼瞅着村里一天一个样,当地村民心里美滋滋的。
发挥模范带头——党徽闪光,用活“先锋队”
奋楫恰当时,风正好扬帆。
在三丰烟区,总有一群人带头开荒拓田、认领“鸡肋”田、全力推进晚稻种植全覆盖、不舍昼夜地调解邻里纠纷……烈日下、风雨里,总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三丰烟区烟稻的发展无论在哪个时期都离不开这样一支吃得苦、不怕累的“先锋队”,他们,就是以丰乐、丰康、丰济村村“两委”干部为首的党员干部队伍。
“烟叶和水稻都是我们庐丰的传统产业,两者在轮作上具有很大优势,充分利用了烟田资源,并且水旱轮作还能减少田间病害,能让农田常年耕作仍保持地力,同时带动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又能改善着我们的村容村貌。”对乡里发展烟稻产业,丰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蓝永安由衷地称赞。
深化网格化管理,赋能基层治理,建立的干部联村、支委联组、党员联户“三联”网格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了烟稻的发展。在全村扩大烟稻生产规模的过程中,丰康村的村“两委”干部带领着党员、致富能手进行“烟稻轮作”,面对全村品质参差不齐的烟田,他们优先普通农户选田,其次是致富能手,最后是党员,到选无可选时,再由两委干部一一认领耕种。
“这种模式下,群众种田做事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便民工作更好开展。”丰康村党支部委员蓝福岚十分自豪。
三丰烟区的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们为了烟区烟稻发展都用尽全力,原本年均烤烟种植面积不到600亩的丰康村,在新任村“两委”的带领下,实现了今年烤烟种植1137亩的骄人成绩,做到了种植面积翻番、烟农人数翻番,更发展起了职业烟农。正是在这样一支“先锋队”的不懈努力下,三丰烟区产业综合体项目迎来了如今焕然一新的局面,为全乡乡村振兴事业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努力实现“金叶强、烟区美、百姓富”奋斗目标。
拓宽增收渠道——多元融合,激活“新引擎”
融合不是简单叠加,在庐丰畲族乡三丰烟区,从党委政府到烟草部门,从党支部到合作社,各相关单位发挥各自功能,有机融合,互为支撑和补充,有效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作为乡村新型产业的发展重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践,已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年来,上杭县人民政府、上杭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对烟区产业综合体试点建设方面出台了越来越多的扶持政策,重点围绕烟叶和优质稻两大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双订单、双合同’产业发展模式,实施“生产+加工+品牌+绿色+社会化服务+利益联结”全产业链发展,努力把三丰烟区产业综合体建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配套产业以专业化服务和烟田绿色环保产业为主攻方向,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组织程度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烟田废植株残体面积,进一步增加绿色环保作业种类和面积。”上杭三丰烟农合作社理事长陈福玉介绍,上杭三丰烟区产业综合体以农场(企业)和三丰烟农合作社的专家团队、技术员为技术支撑,以社会化服务为主要方式,大力推行“五统一”生产模式,即统一水稻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综防,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通过专业化服务,每亩可降本增效230元。
2022年以来,烟区产业综合体先后投入补贴资金262.14万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2800亩,高标准烟田基础设施建设2321.82亩,进一步完善提高了烟区产业综合体的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为“红古田”稻米品牌建设,打造“都瑞康优质米”“畲乡优质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上杭三丰烟区产业综合体与上杭县都瑞康米业公司合作,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按照“烟后种稻、标准生产、标准加工、确保质量”的总体要求,以“烟叶+烟后稻”为主导产业,实现上半年种烟,下半年种优质稻,延伸水稻下游产业链,通过“定区域、定农户、定品种、定田块、定技术标准、定收购标准”和“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仓储、统一定价、统一品牌”等措施,打造稻米精品,创建“都瑞康”大米品牌。今年,全县烟后稻种植面积近万亩,优质稻产值将达2400多万元,亩增收300元以上,三丰烟区村均增收9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三丰烟区产业综合体的乡野,人群攒动,暖阳下,放眼望去春风拂过烟浪阵阵,散发着丰收的喜悦。杭川杭水间,有稳稳的良田、稳稳的收益,更有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