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隆阳区辛街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传递脱贫致富“好声音”
2020-06-08 14:5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保组轩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用接地气、实用性强且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声音及时传递到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群众头脑?如何激发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把农民组织起来,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引导他们自觉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辛街乡积极探索和实践,在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为实施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目前,辛街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溢出效应不断释放,已成为农民脱贫路上的“加油站”、凝聚党心民心的“大课堂”。

  怎么讲?党建引领,干群同心

  辛街集镇安置点梦想家园是保山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中规模最大的安置点,易地搬迁安置农户分别来自芒宽乡、瓦窑镇、瓦马乡、汉庄镇以及辛街乡5个乡镇,共529户2369人。由于搬迁入户的群众比较多,加之生产、生活方式存在差异,致使私搭乱建、乱堆乱放问题比较突出,梦想家园小区也一度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如何用新精神、新理念、新风尚武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农户,打掉陈规陋习等阻挡乡村振兴的“拦路虎”,辛街乡党委政府一度十分困惑。

  “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旧”。如果思想跟不上、道德滑了坡、素质掉了队,就算搬得出,也不可能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只有唱响主旋律、孕育新风尚,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成基础设施完善、生态良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活富裕、社区整洁、环境优美的小康新村,才能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才能组织和引导农民一心一意听党话、跟党走,凝心聚力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2018年5月,辛街乡借助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的东风,决定整合邹里社区活动场所功能,全力建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辛街乡始终坚持突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并配套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和党建文化广场、时代先锋走廊、为民服务站、区老年大学辛街分校、红色影院、青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职工驿站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

  为用好用活“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辛街乡以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活动为契机,采取干部进所讲政策、专家进所讲技能、乡贤进所讲德治、脱贫户进所讲感恩、致富能手进所讲创业创新的“五进五讲”工作模式,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这个载体和平台,辛街乡实现了1830名党员全员轮训的目标,并组织群众代表、贫困户代表、村组干部、乡村后备力量的等开展各式各样针对性的培训,更好服务全乡党员和群众。让“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成为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大平台”,成为教育群众培养群众武装群众的“主阵地”,更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大课堂”,对于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提升农民技能、孕育社会良好风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形成了党建引领、干群同心的良好局面。

  讲什么?提升技能,攻坚同力

  培训期间时长能听到辛街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传来阵阵掌声和欢笑声。乡村振兴人才班的培训中,400余名党员群众正在收听致富带头人陈玉红讲述自己“从等靠要的贫困户到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创业故事”,通俗易懂的白话、幽默诙谐的言语、生动鲜活的事例,让群众们时而小声讨论创业者的不易,时而又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

  建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就是要解决群众缺乏脱贫致富的必要技能、缺少改变生活的自信勇气的问题。对此,辛街乡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群众“点单”、讲师“配菜”的工作方式,并在每次开讲前,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科学定制讲习“菜单”,切实厘清为啥讲、由谁讲、怎么讲、讲什么等问题,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进一步延伸“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触角,辛街乡创新推行党员联系群众“4113”工作法(即:挂社区领导联系社区党总支委员,挂社区党员干部、党总支委员联系支部委员,支部委员联系党员、村民代表,党员、村民代表联系群众4级联系制度;挂社区党员干部、党总支委员每月至少走访1次支部委员;支部委员每月至少走访1次党员、村民代表,党员和村民代表每3月至少走访一次联系对象)。通过采取“集中讲习、流动讲习”相结合的方式,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阵地前移到田间地头,既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基层基础,也加强了与党员群众的联系,可谓一举多得。

  同时,充分运用互联网、远程教育等手段拓展讲习载体,发挥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在“辛街保山坝南大门”微信公众号和辛街乡公众微博定期发布党的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法律维权、实用技术、健康知识、金融知识等内容,将讲习活动推向“云端”,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激发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内生动力和发展信心,形成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如何做?凝心聚力,提振精神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不同于过去的农民学校,也不同于道德讲堂,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借助农民讲习所这座“桥梁”,把干部、群众紧密联系起来,把十九大精神和脱贫实际结合起来,在距离上接近群众,在需求上精准对接群众,用生动实践和实际效果打动群众,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唱响主旋律,育成新风尚,切实让易地搬迁安置农户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是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根本所在。辛街乡持续抓基层打基础补短板,从群众身边一件一件小事实事做起,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把每一个支部都建设成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把每一名农村党员都培养成为脱贫致富能手、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通过组织振兴引领群众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

  充分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是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动力源泉。只有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具体实践,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我脱贫信心,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进而形成精准、稳定、可持续脱贫的良性循环。

  组织动员群众发展产业,增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是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重要内容。培育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出路,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辛街要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抢抓“丝路盛景”市级特色小镇建设机遇,建设滇西农产品交易中心、滇西大型机械交易中心、都市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主动承接中心城市功能转移,服务周边园区建设。同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长稳脱贫奠定坚实的产业支撑。

  完善基层治理,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是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重要抓手。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履行好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也要不断创新自治模式和手段,敢于跳出传统的在支部组建合作社的模式,尝试在村级党组织组建居民公共服务管理专业合作社,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组干部待遇,培养村社区后备干部,彻底解决农村工作中政府应做又力所难及的问题,从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城乡融合既是乡村振兴之路,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所要实现的目标。理论与实践结合,辛街乡探索出一条符合当下发展实际的创新之路。一方面创新农村自治模式,打破传统的在支部组建合作社的模式,反其道而行之,在村级党组织组建居民公共服务管理专业合作社,不仅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而且补齐了农村道路、公厕、人饮工程、文化活动场所、路灯、绿化树等项目有人建无人管的农村物业管理短板,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提高了村级组干部待遇,培养了村社区后备干部,彻底解决了农村工作中政府应做又力所难及的问题。2016年辛街乡成功创建省级卫生乡镇,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其次创新农业自治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大力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特色产业发。辛街农盛农机专业合作社获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称号,全乡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全面推广,每亩降低成本700元,同时,硕野大米品牌成为电商热销商品。最后是创新运行机制,在乡村全面推行云视讯,实现乡村两级、村村之间互联互通,同时建设乡级法治乡村警示教育基地、“党建扶贫双推进智慧云”平台、在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邹里社区建设了智慧社区云平台,与雪亮工程共建共享,大胆探索“互联网+”乡村治理模式,逐步实现农村居民服务平台化、精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效率化,构建乡村在平台化基础上的自我服务体系,实现农民更富、农业更强、农村更美目标,2017年辛街乡成功创建市级精神文明单位、隆阳区信用乡镇,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发展后劲。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