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扶贫路
2021-01-15 10:02: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闫占廷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忙起来,就顾不上喝水吃饭,顾不上洗澡换衣,顾不上一家老小……”驻村期间,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乔竹园村第一书记王宗涛,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乔竹园村共有719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05人。村里没有稳定的产业,村民靠传统农业养家糊口。2016年8月,宁陵县气象局干部王宗涛主动请缨,来到乔竹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谈及近5年扶贫工作,王宗涛心里可谓五味杂陈。

在反季节温室大棚,王宗涛指导农户应对雨雪天气

  

  那年夏天,第一次背着行囊进村的情景,王宗涛至今历历在目。刚到村口,王宗涛就被村干部和村民围住,他们就像见到久违的亲人,热情地接过王宗涛的行李。还没等王宗涛把椅子坐热,村民们便迫不及待地问:“王书记,您这次来我们村,带来多少扶贫资金?打算启动哪些项目啊?”王宗涛一下子愣住了,边搓手边尴尬地回答:“一没带资金,二没带项目,我就是来踏踏实实干活的。”

  沉默片刻后,一名村干部禁不住问:“王书记,您是哪个单位的啊?”一听王宗涛来自县气象局,现场气氛骤然冷了下来,最初的热情不复存在。村民们小声嘀咕道:“什么都不带,你扶什么贫啊?”“气象局的干部能干什么啊?天天跟我们预报天气?”“下来做做样子,镀镀金罢了。”……随后,大家便转身散去,只留下王宗涛一人在那里发愣。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宗涛苦笑着说:“大家言语中满是嘲讽,说得我脸上火辣辣的,真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驻村之初,有群众找到王宗涛,劈头盖脸地质问:“某某家有楼有车,为啥能当贫困户?”“俺家老人偏瘫,长期吃药,为啥不能评贫困户?”面对这些质疑,王宗涛一时哑言,他暗下决心要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

  王宗涛从深入走访做起,调查村情,听取民意,摸清底数。当走进村民乔锋家中时,王宗涛被乔家的困窘惊呆了。乔锋突遭车祸,经过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变成了植物人。妻子马秀兰深受打击,精神失常。当时他的两个孩子,一个正在湖北读研究生,另一个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高昂的医疗费,让乔锋一家陷入绝境,儿女濒临失学。

  说起自家遭遇,马秀兰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这让王宗涛心里很不是滋味。为帮助乔家渡过难关,王宗涛为他们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让他们享受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解决了看病难、上学难的大事。

  最终,王宗涛清出了3户不符合要求的贫困户,新添了6户建档立卡户。这一减一加,虽然付出了很多艰辛,却赢得了村民的心。

  

  2019年6月28日,王宗涛遭遇车祸,髋关节损伤,大腿疼痛难忍。他到医院简单包扎,3天后便咬牙回到岗位。因休息时间过短,他的髋关节严重积液和水肿,很长一段时间只能依靠拐杖站立、行走。

  为了给贫困户乔家修办理慢性病,王宗涛乡里、县里来回奔波;为了解决村民浇水难的问题,他辗转在农业和水利部门……驻村以来,王宗涛吃住在村,长期“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着,他说:“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第一书记作为冲锋在前的战士,要不畏吃苦,甚至要甘于吃苦!”

  

  付出总有回报。如今,乔竹园村新建了文化广场,拥有了标准卫生室,实施了电网改造,扶贫车间也投入使用了。2018年10月,乔竹园村通过了评估验收,退出了贫困村行列,全村45户105人顺利脱贫摘帽。这样的成果,让王宗涛感到丝丝甜意,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王宗涛把目光聚焦在产业发展上,大力发展规模种植。2018年,乔竹园村建了6座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2019年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种植菊花700亩,年收益达140万元;2020年流转土地132亩,从山东引进金银花种植,安置闲余劳动力200多人。

  “我早已是乔竹园村的‘一份子’了。”“乔竹园村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王宗涛深情地说,他和乡亲们的那份亲情,已经融入血脉中,永远无法割舍。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