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望谟:抓实基层党建,推进和美乡村
2025-04-22 15:58:00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4月天气,贵州省望谟县鲜花盛开,三角梅、洋紫荆清香扑鼻、色彩艳丽。

  望谟县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深入实施“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持续“抓两头带中间”,评定先进、后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39个、中间党组织148个,组织171名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擂台比武”32场次,形成了争先进位、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引领文明风尚、建设宜居乡村

  走进望谟县边饶镇播东村,立刻感受到这里空气清新、环境洁净、景色秀丽。村庄四周树木郁郁葱葱,广场红色文化氛围浓郁。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随意丢弃、污水横流、家禽乱跑的景象。

  据介绍,该村制定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开展“党建红黄卡”评分制评选、“整五脏、治八乱”环境卫生评比等活动,组织网格员入户对村民家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实现村庄面貌全面改善。

  “用好135个公益性保洁员,每天轮流保持村庄清洁,每周开展不低于1次的全民集中清扫行动。”播东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维先说,把乱石堆成艺术墙、把荒地围成小菜园、把垃圾投放垃圾桶、让鸡鸭住进小笼圈,真正实现了“靓”起村庄新容颜。

  “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由乡镇配送车辆到村级收集转运垃圾,并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清洁行动,有力维护了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边饶镇党委副书记宋翾说。

  “村民商量制定村规民约,大家都遵守很好。以前水沟边垃圾堆积,现在垃圾分类投放。垃圾乱扔、污水乱排、家禽乱跑的现象得到根本治理。”播东村民生监督员黄生高说。

  望谟县各乡镇也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大观镇去年投入100万元建设里穴村“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示范点,投入132万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油迈瑶族乡实现所有行政村、村民小组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桑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达到1200吨。

  去年望谟县投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1677万元实施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农村卫生厕所改造覆盖率90%以上,30户以上行政村垃圾转运率100%。全县开展村庄清洁行动5638次,清理垃圾9379.8吨。

  移风易俗共建文明乡风。滥办酒席、大操大办、高价彩礼曾一度成为望谟县农村治理难题。该县采取政策宣传、思想教育、酒席报备等方式倡导文明习惯。

  “我们村约定俗成,拒绝高价彩礼的观念深入人心。”黄生高说,人情攀比的现象也得到改善。

  “为避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建立民族大食堂,村民统一在食堂免费张罗酒席。”王维先说。

  据了解,望谟县去年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420余次,治理滥办酒席有效减轻了群众人情负担。同时,评选“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320个(户),持续引领文明新风尚。

  推行乡村“积分制管理”,每个村建立村文明积分超市管理制度,设置家庭和睦奖、尊老爱幼奖等10多个奖项,引导群众参与村庄治理、践行文明新风等。

  “采取村规民约、禁毒禁赌会、红白喜事会、道德评议会的‘一约四会’措施,使得村庄铺张浪费、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问题得到治理。”油迈瑶族乡各沙村党支部书记韦阿长坦言。

  据介绍,望谟县全面强化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有党员10703名(其中农村党员5594名),基层党组织488个,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287名、乡村振兴骨干1562名。2024年,协调东西部协作资金270万元,开办农村党员综合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等28期,培训党员干部2169人,进一步打造富有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的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队伍,着力绘就“乡村美、农民富、产业兴”的美好画卷。

  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引领服农助农、建设宜业乡村

  油迈瑶族乡,碧绿的北盘江环绕相望,四周青山翠色欲滴,村落规划整齐划一,民族风情魅力独具。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因一场无情的洪水,2006年起间断了18年的集市,不久前重启。带着群众浓浓的“乡愁”,集市重现了往日熙熙攘攘、乡情茂盛的景象。

  该乡搭建“乡愁集市、百姓舞台”,采取“集市+交易+服务”的模式,每周三组织开展一次赶集活动,点燃了当地布依族、瑶族同胞的热情,他们在集市广场载歌载舞、比赛拔河、推销农产品,让布依族的唢呐、瑶族的瑶棋、少数民族服饰、特色民族饮食共同交汇成一幅浓墨重彩的乡村画卷。目前,集市展演节目100余个,现场观看人数10万余人次,商品交易额300余万元。

  该乡于2021年、2023年分别申请200万元、127万元资金用于和美乡村建设,主要对农村道路、村寨公共区域、村容村貌、房屋等改造升级,有力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

  “群众纷纷表示,以前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出行难,现在村寨道路蜿蜒伸展,家乡建设得很美。”油迈瑶族乡党委副书记罗贵贤转达群众心声。

  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望谟县各乡村广泛开展“数变化、感党恩、话发展、谋振兴”活动,畅谈乡村发展巨变,共谋家乡美好未来。

  清晨,来往油迈瑶族乡各沙村村委会办事的群众早早到来,办公室人员忙碌不停。

  “通过举办‘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等民族文化节,让村民有舞台、当主角,包粽子、打糍粑、拔河、舞蹈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村干部骆棚说,以前群众在电视上看到的节目在村里也能亲身体验,他们感到很新鲜,也很开心。

  服务群众流露真情实感。近年来,望谟县深入开展“旗帜飘起来、身份亮起来、工作干起来”的“三个起来”活动,引导村党支部广泛开展春耕助农、金秋助农、吃连心饭、过集体生日、公益理发、节目表演等活动,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有一位村民虽然享受低保,但是半边瘫痪,无人照顾,党支部成员多次入户照看,帮助他打扫家庭卫生和清洗身体,提供生活物资”。王母街道平绕村党支部书记王建昌说。

  乡村产业实现助农增收。望谟县乡村经济呈现出多业态发展趋势,总体上以旅游业、养殖业、种植业为主。

  桑郎镇桑郎村开展体验婚俗文化、“麻山绝技”、民族篝火等民俗活动,引得前往的游客围观打卡。该村采取村党支部管理、村民参与、企业带动的模式,依托桑郎河优势,开发“水上烧烤、抓鸭、摸鱼、漂流”等游玩项目,解决就业岗位40余个,实现群众增收280万元。

  据了解,2024年望谟县完善乡村农旅融合发展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80场次,接待游客213.44万人次,旅游收入16.53亿元。

  为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边饶镇播东村把废置的石山凹、河滩、房前屋后的土地覆土增肥,发展“架上果、果下菜”的立体式庭院经济;打造坝区黄金百香果产销示范基地600亩,每年解决农户就近就业1000人次。

  稻田渔业崭露头角,去年全县发展生态渔业养殖18522亩。“投入5万元专项扶贫项目结余资金实施稻田养鱼106亩,发放鱼苗800.3斤、覆盖群众71户,实现收益10万元。”油迈瑶族乡各沙村第一书记杨鑫说。

  增强党组织号召力,引领基层自治、建设和美乡村

  望谟县总人口32.8万人,居住着布依、苗、瑶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1.05%。如何加强农村治理,该县走出了一条依靠群众自治的道路。

  制度化建设安定乡村。“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基层治理机制得到广泛运用。具体做法是,村一级把每10户组成一组,每组选一个联户长,排查掌握农户家庭人员构成、收入成分、矛盾隐患等,排查信息由联户长、网格员、村“两委”成员逐级报送至乡镇综治中心,使得各类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被发现化解。

  “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措施,2023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30个,2024年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83个。”罗贵贤说。

  “三支力量”成为治理主干。近年来,为解决村干部在本村做群众工作“邻里间左右为难、不好说话”的问题,望谟县充分利用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包保干部组成的“三支力量”开展多方协调共治,一言一语调解起来更有温度、更具说服力。

  “前段时间村庄一个土地纠纷的问题,村里难以调解,我们组织‘三支力量’到村开展调解,不到2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罗贵贤说。

  民族团结共创和谐乡村。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也是望谟县引领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油迈瑶族乡是贵州省黔西南州唯一一个瑶族乡,现有瑶族人口2300人。当地瑶族语言保存完善。近年来,望谟县加大瑶族盘王节、瑶棋、瑶医等文化传承保护,瑶棋申报成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谟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团结。“我们瑶族会说布依族语言,布依族也会说瑶族语言,生活工作中交流无障碍。”罗贵贤说。目前,少数民族居多的望谟县经济、教育、医疗稳步发展,成功创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去年各民族自由婚恋组建了1886个民族家庭。

  美丽村庄、森林城市高效建成。2022年以来,望谟县整合资金3357万元,先后推动麻山镇卡法村、蔗香镇板陈村2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促进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和乡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红色资源”转变为“红色经济”。

  该县还加大生态保护,森林覆盖率70.53%,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贵州省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在这些森林中,芒果、板栗、澳洲坚果、油茶和紫茶产业规模达55.64万亩,总产量4.54万吨,总产值4.67亿元,实现了“点绿成金”,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讯员 曹文武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