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锦屏坚持攻坚力量“大下沉” 驻村帮扶铺就长效脱贫路
2020-06-08 15:0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龙见松 杨振平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如果没有你们帮忙,我一个人去搬运这些柴火,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太感谢你们了!”看着一扛扛整齐的柴火,村民向家礼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6月2日,向家礼属于缺劳力的老人户且近期阴雨较多出行不便,铜鼓镇高柳村驻村干部与村上干部及时协调,组织一行人为其搬运柴火,彻底解决老人的生产生活燃料难题。

  作为锦屏县选派驻村帮扶的县级干部,彭文锦来到村上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巩固全村脱贫摘帽成果。“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要始终以担当有为、脚踏实地的行动来践行初心和使命。”彭文锦说。

  今年3月初,锦屏县坚持干部“大下沉”,112名村第一书记(含县级选派35名)和77个驻村工作队、1116名网格员及其他下沉人员到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较重、产业基础薄弱、返贫风险较高、整体工作相对滞后的脱贫攻坚重点村,进一步充实和加强脱贫攻坚重点村帮扶工作力量,确保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沉得住,扶得起,激活内生动力

  “我们的餐馆主要面向外来务工人员,价格不高,但除去成本,一天下来,能有300元左右的收入。”49岁的贫困户朱崇香说,穷了几十年,没想到如今自己当了“老板”。

  朱崇香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启蒙镇流洞村3组村民,此前,她跟许多贫困户一样,主要靠干农活维持生计。

  去年7月镇里的一次烹饪培训给她带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30天的培训时间里,她先后学习了烹饪、包子制作、家政服务3方面技能。2019年9月,她筹集资金在锦屏县启蒙镇流洞村岑果寨311省道旁开餐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就业扶贫,是帮助贫困户脱贫最有效、最直接、最可持续的方式。为进一步变“授鱼”为“授渔”,变“输血”为“造血”,启蒙镇党委政府精心打造“就业扶贫套餐”,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计划,对全镇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指导促进就业、以专项招聘对接就业、以东西部劳务合作提质就业,帮扶贫困群众端上了一个又一个“铁饭碗”,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

  “以前在广州的玩具厂打工,现在父母老了,娃娃又要读书,就回来了。”在锦屏县启蒙镇八龙畜禽养殖场上班的八里村村民陆爱芝如是说。

  能顺利进入家门口的养殖场上班,陆爱芝很是感谢镇里面组织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及党员志愿者的宣传推荐。“通过15天的集中‘充电’,我们学到了技术,找到了工作,挣到了工资。”陆爱芝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容。

  学习技能找工作,工作赚钱改变生活,这是贫困户现在最真实的想法,也是他们心中最真实的愿望。与陆爱芝同期参加培训的八里村村民吴金艳,也在八龙养殖场上班做饲养员。在她看来,“家乡发展不错,不想出远门了。”

  据锦屏县八龙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通平介绍,养殖场的10多员工中,有将近6人是周边村民,都能拿到3000元左右月薪,还提供食宿,缴纳五险一金。

  为确保培训精准,启蒙镇发挥下沉党员干部、网格员、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就业宣传员、结对帮扶干部的作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形式摸清贫困劳动力需求,力求“因人施培、因产施培、因岗定培”,确保培训全覆盖。

  帮一把,送一程,齐心协力话脱贫

  “李书记,我想在村里面搞一个20亩左右的林下养鸡项目,想问问有没有什么政策和需要注意事项呢?”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岔路村村民杨安柱,找到正忙着统计数据的岔路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才根说。

  原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往年外出务工的人员“滞留”村里,萌生自主创业的想法。杨安柱就是其中一人,他想承包村民的山林养殖肉鸡,发展养殖产业。但对于政策的不了解,在知道村里面的驻村干部懂政策后,杨安柱找到李才根求其解答疑惑,还把心里的顾虑说了出来:“虽然这次下定决心在家闯出一片天地,但创业的相关政策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对于养殖场地涉及林地占用的问题一直是我担忧的事情”。

  李才根等驻村干部围绕县关于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即:锦屏县促进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摘要等)及林地占用相关政策向杨安柱详尽讲解,同时联系镇林业部门在村驻村的干部刘南陔,发挥专长,跟随杨安柱到拟定的林下养殖点实地调查了解协助办理林地占用手续,并为其提了许多富有见解的建议。

  像刘南陔一样,此次被选派的县乡两级级领导干部在各自领域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选派人选要有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着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打造一支在关键时候拿得出、顶得上、干得好的干部队伍。要在驻村工作期间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参与村上脱贫攻坚重要决策,补齐补强工作短板弱项,为帮扶村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

  “做好驻村工作,就要扑下身子、沉下心,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名‘百事通’的技能型干部,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和能力,为村上多做实事、好事。”派驻锦屏县铜鼓镇岔路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才根说。

  谋出路,传帮带,合力攻坚破壁垒

  在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花桥村辣椒种植基地里,农户们施肥、起垄、盖膜、栽苗、浇水......忙得不亦乐乎,一场及时雨让花桥村的辣椒移栽全面铺开。

  身着迷彩服的罗平江正带着群众打理西蓝花地,准备新一轮的播种。“现在是种辣椒的最佳时间,我们必须抢抓时间,最大限度提高扶贫产业效益,为今年丰收打好基础,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罗平江说。

  “种辣椒也是技术活,等到辣椒的叶子长到三、四片的时候,就要进行移栽。在移栽的过程中,最好要带上泥土栽植这样成活率比较高。定苗的株距需要40厘米一颗,不可以太宽,太宽会影响产量,也不能太窄,太窄会影响通风透气,同样会影响辣椒的质量。一般移栽定植的秧苗要一窝一棵。”种植田里,肖池彬接过农户递来的秧苗,熟练地栽种,不时与大家交流几句,“这株秧苗得轻拿轻放,保证带上泥土的完整性,并且当天就要种下去,这样才能让秧苗早生快发。”

  看着种下的辣椒苗,肖池彬心里暖暖的。他蹲在地头心头默默算了笔账:“辣椒现在种下,一个月左右就可开始采收,一直持续到11月份结束,亩产量大概在1000公斤左右,按照往年的市场价算,预计收入有8万余元;入股的20余户村民,扣除种子肥料等成本,预计每户能分红3000多元。”

  “多亏了驻村干部的帮助,我们才能这么快种好辣椒。收成有了保证,我们脱贫致富的底气更足了。”花桥村党支部书记杨明灿说。

  花桥村是县政府办公室的定点扶贫村。作为村前沿指挥长,罗平江帮助花桥村科学制订精准扶贫计划,有序推进产业发展。为抢抓农作物种植的有利时机,连日来,罗平江一直奔波在花桥村的田间地头,实地察看产业项目,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与党员群众面对面交谈,全面了解花桥村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目前,村里面连片的山核桃种植150亩初具规模,葡萄种植20余亩,养猪场2个,共有存栏生猪1240余头,电商服务站2个,村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4000元增长到现在的6000元。”罗平江说,“我们会继续跟进扶持村民产业发展,抓好扶贫项目再升级;发挥部门优势,在乡风文明、乡村振兴建设发展上继续下功夫,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