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作为一项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体该怎么“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提高农民参与度对人居环境整治至关重要。一是丰富宣传形式。充分利用微信群、抖音、快手、宣传栏、节日活动等载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同时,调动村内能人和村外务工求学群体力量,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落实与维护。二是树立先进典型。定期开展“卫生文明家庭”“清洁家庭”“美丽庭院”评比等活动,充分挖掘、宣传好环保先进典型,组织村民到示范户家中参观学习,通过示范户现身说法,带动广大村民自觉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庞大工程,应建立配套机制、科学规划进行引导。一是落实督促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好村内力量,分组定期对村内各片区、农户环境卫生进行专项考核,用规范的制度管人管事,评比结果公正公开。二是完善管护长效机制。加强规划管控,完善村规民约,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建立起基础设施规范运营和环境卫生管护机制。三是探索多方筹资机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用于人居环境治理等制度,吸引社会投资,保障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充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范围广、环节多,应紧盯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全力补短板、强弱项。一是补齐设施短板。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填补处理能力缺口,合理规划污水收集管网,通过清污分流、管网更新修复、混错接改造等途径,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效能。二是抓实垃圾治理。坚持日常巡查与集中整治结合,将路边垃圾、河道垃圾、村庄积存垃圾作为检查重点,及时督促整改。根据每个片区人口数量、垃圾产生量,补充垃圾桶并及时进行清运,防止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有效保护农村村容村貌。
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兼具长期性和复杂性,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一是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支部发动、党员带动、党群互动”形成整治合力。二是提升村干部治理能力。加强村干部专题培训和集中轮训,引导村干部深入学习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知识,提升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降低政策实施的风险和偏差。三是发掘培育新的人才队伍。鼓励村民参与整治民主决策,坚持广纳群言、广集民智,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感,让一部分有能力、有素质的村民成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设者、监督者。
重庆市南川区东城街道高桥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王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