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交响”演奏振兴新乐章——探访广东省梅州市红色美丽村庄
2022-09-23 16:5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世界客都”梅州,是广东省唯一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这片热土孕育了叶剑英、李坚真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陈毅、聂荣臻等革命先辈也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

  梅州多山,“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其现实写照。近年来,梅州市大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走出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强村富民新路。7月底,本报记者走进梅州的红色村庄,循着红色印记,重温峥嵘岁月,看“红绿交响”如何演奏客家乡村振兴新乐章。

  雁洋镇雁上村

  叶帅故里生态美绿意浓

  “1897年,叶剑英出生于我们雁洋镇雁上虎形自然村,他的年少时光都在家乡度过。元帅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奉献了一生,很少有机会能够回到家乡。但他永远心系家乡和乡亲们,这是让他魂牵梦绕的故土。”

  7月27日下午,梅州热浪袭人,雁上村的叶剑英纪念园内人流如织,每个讲解员身旁都围着一圈认真聆听的游客。记者也跟随他们的脚步,沿着纪念馆、纪念园、叶帅故居的路线一路瞻仰。

  叶剑英故居就在叶氏祖祠旁。这座普通客家民居是泥土石灰混合结构,15间房中只有4间为叶剑英家所有,其中两个简陋的房间,分别是叶帅少年时代的卧室及书房。客厅中挂着一幅照片,是叶帅1980年最后一次回乡时在故居吃饭的场景,没有山珍海味,只有几盘客家农村的传统菜:梅菜焖猪肉、酿豆腐、炒番薯叶……村书记叶新全熟知那天的所有细节,他指着照片中和叶帅坐在一桌的老人,自豪地介绍:“这是我奶奶。”

  叶新全说,雁上村在莲花山脉的五指峰下,自古人多地少,以前要讨生活只有走出大山。“村子的变化还要从叶帅回乡说起。”他深情讲述这些年家乡的变迁,“1971年叶帅回来,说离开家乡半个世纪了,没多大变化,就是山变秃了。1980年他再回来,看着满山的树、清澈的水库,非常喜悦,教导我们‘在山要吃山,吃山要养山’。”

  这句话深深铭刻在雁上乡亲们的心里,如今更成了村子的致富经:漫山遍野的柚子树富了村民,优越的生态环境也成了村子的另一张绿色名片,吸引着八方游客。

  行走在村里的金柚公园,周围群峰环绕,空气格外清新,3000多亩连片种植的柚子树硕果累累,像一个个绿色的大灯笼,煞是喜人。叶新全说,村民几乎家家户户种柚子,这几年不但柚子销路好,深加工的柚子皮酒、柚子酱也深受市场欢迎。

  除了深度开发柚子产业,雁上村还充分盘活红色资源,持续改善村容村貌,不断为红色旅游注入新元素。雁洋镇党委副书记古志文介绍说,“从去年开始,镇党委指导村里改造提升党群服务中心和农房外立面,在完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多向发力,让村民对党组织的工作认同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目前,全村从事旅游服务的村民有700多人,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

  【纵深】 近年来,梅州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全力推进5个中央组织部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12个省红色村党建工程示范点建设,努力把红色村打造成基层党建“示范村”、党性党史教育“主阵地”、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排头兵”。

  梅南镇水美村

  点绿成金产业旺人气足

  水美村位于梅县区梅南镇东南部,是原中央苏区粤东北九龙嶂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核心区域。村里不但有宝贵的红色资源,且村如其名,有青山绿水和丰富的林木资源。

  梅南镇党委副书记郭帆介绍,这几年区、镇持续投入资金,对村内东江工农红军总指挥部旧址、红军栈道等革命旧址进行修复开发,逐步打响了水美红色旅游的招牌。

  发展乡村旅游到底带来了什么?对于90后村民罗柏迪而言,答案很具体:“一份收入不错又能照顾家庭的事业。”

  7月28日中午,记者从村委会出发,走过“红军步道”,跨过两条清澈的小溪,再绕过一棵冠幅巨大的古榕,罗家的农家乐就出现在眼前。

  门口停着不少车,罗柏迪系着围裙忙得脚不沾地。此前他曾在广州开押钞车,后来在梅州城区做辅警,4年前家里开农家乐叫他回来帮忙,他一开始并不乐意。没想到,农家乐开得风生水起,最多时一天接待了40桌客人,原本他只打算帮忙一阵,后来铁了心留下,“还是自己做老板干活有劲。”

  今年3月,梅南镇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引入一家文旅公司,对水美村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共同打造“田园水美”品牌。项目负责人钟秀丽介绍,公司规划建设运营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亲子户外休闲基地等主题活动基地,采用“农业+旅游”的方式,搭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带动水美蜂蜜、水美鸡等特色产品销售。

  “引进企业共建是第一步,我们还要把群众带动起来,共同参与,最终的落脚点是让群众增收,生活更加美好。”水美村驻村第一书记廖均说。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改善村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多元的就业创业选择,越来越多像罗柏迪一样的村民回到家乡,参与村子的发展建设。

  高高的九龙嶂红军烈士纪念碑面朝大山,静默无言。站在纪念碑下,记者向山脚眺望,十几个村民戴着遮阳帽,顶着炎炎烈日在田间劳作。“现在群众看到农产品好卖,积极性很高,今年村里想利用撂荒地试种黑玉米,80多岁的老人都来村里要种子。”村书记罗苑华笑着说,村里打算买一台旋耕机犁田,再培训两名驾驶员,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产业旺、人气足,如今的水美村,处处焕发着宜业宜居的新气象。

  【纵深】 梅州实施红色村引领振兴行动,规划21条集参观、学习、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绿色休闲观光等功能的红色主题旅游线路,辐射带动48项富民兴村特色产业发展。2021年红色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9.98万元,比红色村建设前增长了190%。

  三河镇汇东村

  亮相太空忆党史谋新篇

  “我们汇东村在天宫向全世界亮过相!”7月28日下午,记者走进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和村书记邓振先一见面,他就说起最近发生的一件激动人心的喜事。

  原来,7月9日,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期间,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向大会发来问候:“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和新中国建设工作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如今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向全国老区人民和老区工作者致敬!”在这个视频中,航天员刘洋手持的正是“红色山河·大埔三河坝航拍”照片。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闻播出后,大埔干部群众充满自豪,争相传阅、转发。在照片拍摄地汇东村,更引发了强烈反响。邓振先说:“村干部和村民们都感到十分光荣,对村子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和动力了。”

  汇东村是八一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所在地。1927年,这场中国革命史上承前启后的战役在此打响,开国上将萧克曾评价:“没有三河坝战役,便没有井冈山会师。”

  在村里的笔枝尾山顶,一座高15米的烈士纪念碑静静伫立。四方形的碑身上,朱德元帅亲笔题写的鎏金大字——“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历经风雨,依然熠熠生辉。

  汇东村拥有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烈士纪念碑、朱德指挥部旧址等革命遗址,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升温声名远播,成为热门“红色打卡地”。近期在天宫的亮相,更让它的知名度上了一个新台阶。

  其实,汇东村还有一件让村民奔走相告的喜事:在三河镇政府牵头下,由闲置学校改建成的汇东学习书院顺利落成,并被授予市级党员教育基地,村里又多了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生动课堂”。

  走进书院,院内亭台、假山、叠石等错落有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书院分为书香庭院国学主题园区、学习大讲堂、人文展区、红色主题文化区。在阅览室,记者看到,桌上有很多少见的“小人书”——红色连环画,很受孩子们欢迎。邓振先介绍说,不但村民们时常来这里“打卡”,不少县城的家长也特意带孩子来阅读。为此,村里专门聘请县博物馆馆长做讲解员,为党员干部和群众讲好党史故事。

  三河镇党委组织委员蓝金华介绍,镇里持续加强对汇东学习书院周边基础配套设施的升级改造,现在一条崭新的柏油路从村口直达书院门口,“我们将用好书院这张红色名片,让游客切身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重温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纵深】 为挖掘提升红色文化,打造党员党性教育教学点,梅州市累计投入资金1.96亿元,建成红色村项目117个,修复革命遗迹遗址53处,组建文史宣教团队讲好红色故事,广泛开展瞻仰史迹、缅怀先烈、现场教学等互动体验活动,全市红色村近年来接待省内外参观学习86万多人次。

  本报记者 许露露 本报实习生 仲雯宇

  本报通讯员 林国威 李安金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