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个“中华孝心示范村”北沟村:文化“有力” 乡村“有诗”
2022-01-13 10:40: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周涵维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北沟村民宿夜景。资料图

  农户屋顶上的景观作品。资料图

  日前,“乡村文艺复兴在发生”暨瓦美术馆《局部城市》展启动仪式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不久前落成的瓦美术馆举行,展出了14位杰出艺术家的作品,展览还融合了乡村记忆与乡野对话等元素。

  作为新型乡村文化空间——瓦美术馆的落成,为北沟村再添一处文化新地标,使得现代艺术气息得以在乡村持续散发。

  如今,北沟村已成为山乡里的“国际文化村”,村民们生活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文化正以一种特殊的助力模式,拉动着村庄的和谐发展,推动着北沟村的振兴。北沟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魅力乡村。

  长城文化带来“国际流量”

  “文化也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这是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0年5月2日,坐落于慕田峪长城脚下,包含慕田峪、北沟、田仙峪、辛营4村的“长城国际文化村”举行了开村仪式。它是怀柔区渤海镇为整合农村社会文化资源而实施的重点工程,力求通过深挖辖区内北沟、田仙峪、辛营、慕田峪4个村的长城文化、乡土文化、国际文化等特色旅游文化内涵,优化生态环境,突出村落特色,构建“吃在田仙峪、住在北沟村、游在慕田峪、购在辛营村”的一体化建设格局。

  长城国际文化村优美和谐的社会氛围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其中北沟村就有17户老外前来置业投资,使村民的闲置房屋有了出租挣钱的机会,且对方承租到期后,包括投资改造的项目在内,一并还给农户或另行续租。

  一些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家的外国朋友选择把家安在了这里。

  2010年,美籍华人唐亮女士在北沟村继“小庐面”之后投资的另一个项目,就是“瓦厂”宾馆。开业后,吸引了不少外宾前来参观下榻。“瓦厂”的前身是一家琉璃瓦厂,因经营不善而废弃。经过萨洋唐亮夫妇的设计改造,使曾经破败不堪的造瓦厂成了一家艺术气息浓郁的乡村酒店。

  改造中,他们利用原有资源,将瓦窑变成了酒店前台、行李室、娱乐室与放映室,并用门廊连接了各个房间。墙面以象征长城主题的红砖为主,加以遗留的彩色琉璃瓦片进行装饰,用斑斓的色彩让墙面变得活泼生动。改造后的大部分房间内设有通透的落地窗,在确保良好日照与通风同时,住客不出房门便感受到乡村的清新与自然,站在客房的阳台上,便能看见成片的栗树林和远处的长城。

  2020年瓦厂酒店易主2049集团后,酒店依然保留了七八个原始的窑洞,作为会议室或餐区,置身其中犹如来到欧式古堡。那些五彩晶莹的琉璃瓦碎片铺就的走廊,镶嵌的墙面,让琉璃废品通过粘贴重组,被设计成一幅幅抽象的艺术品。而那些展示在房舍前后草坪四周的琉璃碎片图案,更平添了中西文化融合的艺术氛围。

  “北沟村的瓦厂精品酒店,堪称是北京郊区民宿的早期示范,除了在国内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外,在国际上也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前美国第一夫人、荷兰国王、以色列总理、好莱坞影星、NBA球员、国内著名导演演员及歌手都曾在瓦厂留下过足迹。瓦厂酒店还曾入选猫途鹰‘旅行者之选’中国最佳家庭旅店和民宿。”听了王全书记关于长城国际文化村建设和当地文化助力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再看看眼前的一切,对北沟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衷赞叹。

  乡村旅游开启村庄致富之旅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元素的融入,只有做好文化大文章,乡村旅游才有持续生命力,多年的实践,让北沟村认准了这个理儿。

  2009年年初,面对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乡村旅游局面有待打开的情况,村党支部决定,筹资100余万元,对闲置的原村委会办公用房进行了规划改造,建起了一个颇具文化韵味的乡村酒店——“北旮旯乡情驿站”,意为“好酒不怕巷子深”。在酒店的墙壁上,还挂上了村民的书法作品。从此,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北旮旯乡情驿站”渐渐名声在外,“北旮旯”也一度成了北沟村的代名词。最好的年份,驿站接待观光游客3万人,创旅游综合收入140万元,纯收入40万元,成为当时怀柔区乡村旅游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北旮旯乡情驿站”的经营示范,“瓦厂”酒店的变废为宝设计理念,“洋民宿”的建筑格局,使得对审美的追求逐渐潜移默化到村民们的意识中。

  中西文化的融合发展,带来了村民观念上的更新换代,尤其是在近几年民宿院的发展上,村民吸收了西方乡村建筑通透、敞亮的设计元素和建设理念,在对自己房屋的改造中逐渐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

  兴之所至,随意走近一家村民的民宿院落,砖墙瓦片、院落围墙等外结构依旧是传统中式模样,古色古香;而房屋内结构则是现代简约的,敞亮的落地窗、打断隔墙的通透大开间、现代的家居设计,让人可以立刻感受到居住此地的舒适感。

  目前,全村150余户人家中,已有50余户办起了旅游,其中村民自建的高档民宿院就有20余家,村民给民宿院起名字都带着浓浓的文化味。

  前几年2049集团入驻后,先后在北沟村投资建立三卅精品民宿、收购瓦厂乡村酒店等,集团在北沟村的累计投资已经突破1亿元。去年又建起了别具一格的瓦美术馆,为北沟村文旅业发展再度添砖加“瓦”。

  在设计上,瓦美术馆的理念是,既不远离城市,也不完全靠近传统意义的乡村,它基于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反思,是一座集乡村振兴与城市空间结合而形成的全新建筑。

  瓦美术馆在北沟村的开业,成为北沟村文化底蕴续衍传播的新实验,是对乡村及城市关系的新探索。它运用艺术作品放大当地人文景观的模式,描绘着乡野自身的庄严意义,力求通过艺术乡建的方式实现乡村艺术复兴。

  以传统文化孕育文明乡风

  回顾北沟村的发展历程,以文化兴村、以文化立村正是它的发展密码。

  村里于2008年起就搞起了“传统文化进北沟”活动,制定了《北沟村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定期组织村民学习起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庄子》等传统经典。成立了道德评议小组,组织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十佳好公婆”“十佳好儿媳”评选表彰活动,有效促进了村庄和谐。

  村里还投资200万元建设了文化广场,村头的墙壁上刻有黄底红字的“和为贵”三个大字,“程门立雪”“管鲍之交”“岳母刺字”“司马光砸缸”等典故也上了村里的文化墙。村内修建了“传统文化一条街”,在主街道两边安装壁画60余块儿,建文化墙2000多延米,悬挂字画200余幅。这项举措不仅在北沟村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中教育了村民,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传统文化的熏染,在北沟村民身上发生着神奇的功效。现如今,即使目不识丁的老人和孩子,也能背上几句三字经、弟子规,讲几段敬老爱幼的经典故事,说几句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位十几年没跟父亲说过话的村民主动开了口,并请老人家去家里吃饭。每当别人提起这件事时,他都会说:“人也就活这几十年,当小辈儿的跟老人计较个啥?”

  2015年,北京市首个“中华孝心示范村”正式落户北沟村,北沟村成了全国第20个授予此牌的示范村。

  如今,北沟村不仅建有高档的艺术展馆、精品的民宿院落,还有高水准的旅游接待站、老年人幸福驿站,更有村级物业管理公司,实现了街道绿化美化有人管,村民大事小情有人上门服务,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现代化村庄初步形成。2020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3万元。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