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或“死”四次!他为何甘做祖国边防卫士,屯垦戍边31载?
2019-07-18 16:28: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伦晓璇 摄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位于中哈边境线上的“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军武哨所。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中国网7月2日讯(记者 吴佳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位于阿尔泰山西南边缘的国境线上,被称为“西北边境第一团”,一条阿拉克别克河横亘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之间。

  被誉为“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的军武哨所就坐落在这里,男主人叫马军武,是一八五团水管所职工,女主人叫张正美。

  1988年以来,马军武夫妻二人,克服艰苦的生存环境,忍受寂寞,以哨所为家,风雨无阻地在边境线巡边、守水、护林。

  

  为1988年特大洪水竖立的“抗洪守土纪念碑”。马军武在纪念碑前伫立,回忆当年发生的一幕幕。纪念碑碑体呈人字形,碑体总高6.218米,底座高1.988米,喻示洪水发生在1988年,从底座到碑体高度为4.23米,表示洪水发生时间是4月23日,纪念碑碑文高1.85米,代表在特大洪水面前,一八五团守土如金、责任如山的信念。

  守住界河就守住了国土

  1988年4月23日,阿拉克别克河发生特大融雪性洪水,一八五团用以灌溉引水的桑德克龙口被冲垮,按照国际惯例,如果任凭界河改道,界河以东、自然沟以西55.5平方公里国土将划邻国所有。

  一八五团和第十师兄弟单位干部职工连续奋战16个昼夜,终于将堤坝的巨大溃口拦堵,让河水重归故道,保住了国土。年仅19岁的马军武作为兵团民兵,参加了这次惊心动魄的保护国土的战斗,护土守边的思想种子在他心底萌生。

  那次洪水后,一八五团决定在这里增设一名民兵骨干常年驻守桑德克龙口,监测水情、河道,守护堤坝,巡视界河。马军武毅然选择留下,成为这个哨所的第一个护边员。

  从那时起,边境线上多了一个身影,登12米木质瞭望塔俯瞰边境、观察分水闸、看水、牵着狗在巡边路上巡逻……这是马军武每天要做的事情。在马军武哨所值班室办公桌上,有一个专门记录边情的值班登记本,里面详细记载着每天各时段边境线上的情况。这样的日记本,至今已有20多本。

  

  马军武带着勇士巡边,渴了就喝点河水。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巡边孤独,几乎数月见不到人,实在寂寞难耐,马军武就去树林里转转,吼上两声。巡边路长,马军武带着几个馍馍,饿了啃几口,渴了喝几口河水。冬天馍馍被冻的硬邦邦,一咬一口冰碴子,马军武一口馍馍一口雪往下咽。

  军武哨所位置偏僻,自然环境恶劣。在这里生活的人都说,一年可能会“死”四次:春天被洪水吓死,夏天被蚊虫咬死,秋天被风沙刮死,冬天被冰雪冻死。

  夏季,作为是世界四大蚊虫聚集地之一,一种名为“小咬”的虫子肆虐,能将牲口咬死,巡逻时为防止叮咬,马军武会用一块在柴油中浸过的纱布顶在头上,脸上时常被烧得火辣辣;冬季,气温近零下40度,狂风暴雪频发,冰雪封路长达半年,与世隔绝。

  困难与戍边守土相比,马军武说:“困难总能克服,边防线总要有人来守,界河总要有人看。守住了界河,就是守住了国土!”

  “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攻不破的边防线,摧不垮的军垦魂。”这句话根植在马军武心中,成为他不变的初心。

  

  马军武与妻子张正美(右)一同巡边。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一人坚守变成两人相依为命

  1990年,经人介绍,张正美与马军武相识,“刚认识他觉得这人话少,但是挺憨厚。”张正美回忆初识马军武时的印象,“认识2年多以后,我家人觉得他老实,便同意我俩结婚。”

  1992年1月,张正美嫁给马军武,搬到了军武哨所,从此马军武的哨所生活中多了一个伴侣。但对张正美来说,她的生活中多了一份担忧。

  “每到春季,界河常会出现险情。”张正美说。1995年5月,界河发生汛情,冲垮了上游一棵大树,大树横插在堤坝的麻袋上,不仅容易旋走麻袋,还会堵塞河道,随时有决堤危险。马军武划着一个由3个轮胎制作成的简易皮筏子前去处理汛情,一个大浪冲来,皮筏子被掀翻了,马军武不见踪影。

  张正美来不及多想,沿着河道向下游跑,边跑边喊马军武的名字。“我只想他活着。”回忆起当时的险情,张正美哽咽了。

  幸运总会眷恋无私付出的人,水性极好的马军武在一处水流较稳处拽住岸边的树枝游上了岸。看着眼前的马军武,张正美悲喜交加,扑到他怀里嚎啕大哭,马军武拍着妻子的后背说:“我回来了,没事了,没事了。”

  类似的险情记不得经历过多少次。诸多的困难和挫折,让张正美想离开,但丈夫的坚韧让她留下。“既然不能走,就快乐坚强地生活,守好祖国的边防和国土。”张正美说。

  而在马军武心中,妻子无怨无悔的支持和陪伴是他坚强的后盾。

  

  平日里,张正美包揽了全部家务,马军武只是偶尔搭把手,她记得马军武最爱吃的是虾酱和韭菜炒鸡蛋。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一个人难忍寂寞,两个人相依为命,让他们戍边守土的初心更加坚定。

  性格内敛的马军武很少将“爱”挂在嘴边,有一年妇女节,在外开会21天的马军武给张正美发了个短信:“老婆,节日快乐,辛苦了!想你的老公。”看到这些,张正美哭了,“他从来不说漂亮话,这次是真的想她了,想家了。”

  

  军武哨所前“中华”二字。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近年来,军武哨所的条件逐渐改善。2006年,新哨所建成,两人告别土坯房,几个月后新哨所通电;2008年,新的20米瞭望塔建成,可以看得更高更远;2010年,军武哨所前通了水泥路;2015年,军武哨所前的院子建成“中华”字样;2017年,军武哨所配备新一批护边员,从此,两个人的相依为命变成一群人的守护。

  在马军武夫妻带领下,军武哨所创造了31年来从未发生一起违法边防政策和涉外事件的记录。

  多年的坚守终获认可。2010年,马军武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1年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奖”。

  

  每天清晨,马军武和张正美都会将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

  每天清晨,马军武夫妻俩会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在祖国的边防线。

  2010年7月1日,马军武加入中国共产党。2013年7月1日,张正美也成为党员。

  入党宣誓当天,站在党旗前,马军武亲手为张正美戴上党徽,“好光荣!”张正美激动地说。从此,一年四季,党徽一直戴在两个人胸前。

  “入党是我们的梦想。以后更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马军武夫妻说。

  

  党员活动日,马军武和张正美与连队党员一同在祖国“西北之北”宣誓。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一八五团水管所党支部书记刘新亮如此评价马军武夫妻:“在军武哨所任劳任怨,在平凡又特殊的岗位上坚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兵团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以前,守边护边是因为热爱这片土地;现在,更多的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恩。”马军武说。

  2014年4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视察工作。马军武作为驻守在边境一线的兵团民兵受到总书记接见,他汇报了自己和妻子坚守在军武哨所屯垦戍边26年、建设夫妻哨所的故事。

  总书记赞其了不起。他向总书记承诺:一生一世在哨所守护下去。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