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海州区一群“新村干” 带活“老村子”
2019-07-09 10:07: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伟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核心阅读

  为解决部分村干部年龄老化、视野不宽等问题,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去年启动“本土大学生回本村任职”的“双本工程”。通过公开招聘选拔出203名优秀大学生,充实到84个村的“两委”班子。超三成“新村干”有过创业经历,区里为他们干事创业创造方便条件,为乡村振兴培养出一支“拉得出、干得成、用得上”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

  

  天刚刚亮,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尹巷村,村里妇女们正往村委会赶。起个大早,出了啥事?

  “这些年一直在家带孩子,没有收入来源,如今贺书记带着咱们学花艺,教我们在网上开店,在家里也可以挣钱了。”前来学习的村民李芹兴欣慰地说。28岁的贺倩倩是一名“新村干”,她早在村委会等候大家,为期5天的花艺培训即将开始。

  在海州区,像贺倩倩这样的“新村干”还有很多。2018年起,为解决部分村干部年龄老化、视野不宽、青黄不接等问题,海州区通过公开招聘,分两批选拔出203名优秀大学生回本村任职,将他们充实到全区84个村(其中5个涉农社区)的“两委”班子。这批“新村干”的到来,为一些“老气横秋”的村子注入了新鲜血液。

  ■  招

  选拔现场火爆,考试既看理论水平也重实践能力,为84个村配备了203名优秀大学生

  2018年初,海州区委组织部在对79个村的大学毕业生情况开展调研时发现,很多大学生有返乡干事创业的意愿。为此,海州区经过谋划,决定公开招聘有工作经历的海州籍优秀大学生回本村任职,启动“本土大学生回本村任职”的“双本工程”。

  “我们选拔优秀大学生回本村任职,不仅有利于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同时还为乡村振兴打造出了一支‘拉得出、干得成、用得上’的高素质村干部队伍。”连云港市委副书记、海州区委书记万闻华说。

  沈菊林是板浦镇菜园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在外打拼了5年后,他与朋友合伙创办了一家装修公司,每年分红加上工资有20多万元收入。2018年初,沈菊林得知招“村干”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就报名了。“这些年一直在外,苦也吃了,钱也赚了,同时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很想回家乡干点实事。”沈菊林说。

  和沈菊林一样,2018年初,各地的海州籍大学生们,纷纷回老家报名应试。

  “笔试、面试现场非常火爆,全部都是年轻的面孔。”回忆起公开招聘时的场景,时任海州区委组织部组织科负责人的徐鑫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报名并通过资格复审的就多达701人。

  选拔考试既看理论水平,也重实践能力,采取现场演讲、民主测评、家访、走访群众、调研创业项目等形式,全方位了解分析岗位匹配度等情况。“大家报名这么热情,选拔过程容不得半点马虎。”海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林田海介绍,经过严格挑选,两批次公开选拔共为全区84个村配备了203名优秀大学生,其中党员68人,平均年龄28.7岁。

  招聘来优秀人才后,还要想办法留住人才。为此,海州区拿出一整套方案,建立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和绩效考核奖励制度,为“新村干”们解决后顾之忧。

  ■  融

  为每名大学生确定1名镇街干部、1名村干部结对帮带,让“新村干”有职可履、有事可做

  走进海州区浦南镇江浦村,一座座全自动智能大棚映入眼帘。记者来到江浦村村委会时,正好碰上了一队参观者,村委会主任助理张晶晶正讲解村里产业的发展情况,因为有过多年导游工作经验,张晶晶当起讲解员来也是专业范儿十足。

  据海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勇介绍,此前,海州区572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45岁以上占58%,高中及以下学历占68%。随着203名优秀大学生回本村任职,这一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这些人全部为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180人,有自主创业经历的77人。

  “他们年轻,敢闯敢干。”黄勇说,大学生村干部的加入,使村“两委”班子结构得到充分优化,当然,也有一些人会不太适应,“比如猪圈整改、秸秆禁烧,一些‘新村干’不知道如何与村民沟通。”

  为帮助“新村干”迅速融入农村,扎根农村,海州区建立了结对帮带制度,为每名回本村任职大学生确定1名镇街干部和1名村干部进行结对帮带。此外,海州区还制定管理办法,确保回本村任职大学生有职可履、有事可做、有章可循。

  “刚开始时,村民思想工作不会做,经常碰一鼻子灰,但村干部们耐心地教我,慢慢地我也懂门路了。”沈菊林说,现在,他已经完全适应了农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  创

  超三成“新村干”有创业经历,区里为他们创造方便条件,助力46人在村里成功创业

  海州区浦南镇草舍村的蔬菜地里,几位本村的中年妇女正忙着打理新培育品种的幼苗。“感谢小孙,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有好工作,一天能挣100多。”村民口中的小孙就是草舍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孙康亮。

  草舍村盛产西红柿,但菜农们种的都是普通品种,卖不上好价钱。2018年9月,孙康亮决定自己创业,投资20多万元承包了三个蔬菜大棚,他在里面种起了新品种小西红柿,在网上卖得很火。“接下来,我还得带着大家一起致富。”孙康亮说。

  据海州区委组织部统计,在回本村任职的村干部中,37.9%拥有创业经历,从事电商销售的27人、从事种植养殖业的24人、从事教育培训的13人。“‘新村干’们创业经验丰富、干劲足,只要加以帮扶,就能快速出成效。”林田海说。海州区为了鼓励“新村干”在本村创业,在项目推介、技术引导、奖励补贴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

  目前,已有46名“新村干”开始在村里创业。海州区还成立了创业协会,对接金融机构、投资平台设立“农创贷”,聘请19名创业导师,助推创业成功。此外,有关部门定期发放学习书籍,组织研讨沙龙活动,帮助“新村干”了解政策、拓宽视野。

  “接下来,海州区还将搭建优惠政策平台,优先给予土地审批、小额信贷等优惠政策,提升‘新村干’创业成功率。”林田海说。如今,“新村干”们干事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带领村民们走出了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