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深水区,农村改革激活振兴新动能
2022-12-26 16:37: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赵宇恒 刘知宜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刚刚过去的秋粮收获季,安徽省当涂县绿梅水稻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程黎刚不再为收割犯愁了:“1300多亩水稻成方连片,3台收割机10天就能收完,放在过去田块细碎的时候,至少得多用一台,每天得多花四五百元。”这一改变得益于一场围绕土地的改革,“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乡村田野沃土之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是2022年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一个剪影。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怎样处理,集体经济怎样才能充分释放发展潜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如何有机衔接?回答这些问题,都离不开“改革”二字。当前,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的关键阶段,农村改革在“深水区”中探索前行,立破并举,蹄疾步稳,啃下“硬骨头”,拿下“硬任务”,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动力。

  土地有了“身份证”,农村产权“活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过去一年,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进入关键期,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入稳妥推进。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村改革的核心与焦点。想要在土地上“做文章”,要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稳定承包权。首当其冲的是搞清楚农村承包地“属于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做的就是给承包地发“身份证”的事,关系着二轮延包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放活经营权的前提。

  随着农村承包地科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土地经营权流转更加规范有序,全国家庭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不断增加,受理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持续下降,确权成果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如今,鼠标一点,各村各户的土地承包信息就能一目了然。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成果信息共享的持续深入,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稳妥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确权是为了更好地活权。前不久,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蒋各庄村的697.76亩土地以每年每亩1860元成交,创下该区通过北京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竞价方式的农用土地租赁最高成交价。

  近年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市场数量达到1100余个,各地纷纷制定规范化交易制度,农村产权交易更加阳光透明,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与交易平台一道成长的,是在探索中拓展的市场外沿。天津市农村产权交易所不断创新交易内容,在主营业务基础上上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浙江省温州市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积极对接外部资源,采取招募合作会员的方式,成功引进拍卖机构、融资担保公司、律师事务所等;湖北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主动搭建区域市场,在城市圈内实现了系统联网对接、信息共享……

  新探索风起泉涌,新规范呼之欲出,这让业内对接下来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更加充满期待。

  集体账本愈加厚实,村民日子越过越富

  “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承载着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希望,点燃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2021年,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约57万个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山东省临邑县翟家镇王营村就是其中之一。

  村集体的“家底”厘清了,村里的特色种养合作社办起来了,如何带动村民和集体共同富起来?王家营村选择“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群众以土地入股、托管的形式加入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共同发展合同,保底收入的同时在年底享受分红;另一方面,村集体通过乡镇为民公司,将村集体收益资金投入国有公司运营,通过“为民股份”增收模式,快速持续壮大集体收入,今年预计可实现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

  在各地的实践探索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四川省绵阳市为农户提供生产经营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通过集体流转、农户复耕、生产托管等办法,让“撂荒地”变“金土地”;山西省新绛县142个粮食种植村的村集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由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居间作用,一手牵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手牵农户,村均增收约3万元;重庆市盘活集体林地、草地、水域、闲置农房等资源,充分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经营性收入。

  村集体收入保持平稳增长,集体资产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河北、山西等地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开展专项行动,清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化解村级债务、新增资源资产收费,加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8.2万亿元,有55.6万个村实行财务公开,2021年全国县乡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对41.6万个单位进行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审计资金总额达到2.6万亿元。

  从中央到地方,系统谋划、赓续发力,创新探索、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得以巩固提升。目前,全国共确认集体成员约9亿人,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约97万个,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越发丰富,农民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广,乡村振兴画卷越绘越壮美。

  先行先试结硕果,蹚出改革新路径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直接领导的、推进农村改革试点试验的综合平台,也是改革的先行军。近年来,农村改革试验区坚持底线思维,聚焦重点领域,敢破善立、大胆探索、积极试验,啃下难啃的“硬骨头”,蹚出牢靠的“过河石”,为农村改革提供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22年,农村改革试验区聚焦农民种粮收益保障、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重点改革领域,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粮食稳产增产机制,进一步发挥改革示范和带动作用,强化对农村改革决策的服务支撑。

  让广大农民得到真真切切的实惠,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农村改革试验区,能否保障农民利益、让农民对改革满意,成为判断试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安徽省怀远县,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收割,带着农民闯市场,60多万亩耕地每年直接增收1.3亿多元,让当地农民挑上了“金扁担”。

  在浙江省江山市,当地探索数字普惠金融“无感授信”服务模式,建立普惠金融授信分析模型,给予农户3万-8万元基础授信额度,农户全程无需递交材料。截至目前,已为13.2万户19.1万名农村居民授信267亿元,户均20.2万元,授信率达100%。

  58个试验区不断突破创新,探寻农村改革逻辑,为全局性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和丰硕成果,为农业农村发展积聚力量、创造活力。

  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改革无止境,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不断取得新突破。随着农村改革持续引向深入,农村发展潜力不断释放,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农民,广袤乡村的振兴图景必将更加美好。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