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村巨变及其深刻启示
2019-09-10 10:16:00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盛寿河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西农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通过制度变迁和战略演进,实现了乡村经济赶超和社会巨变,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西省情的发展之路。一个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江西乡村崭新形象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制度变迁沧海桑田

  江西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个人自由经营到人民公社集体经营,从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到新的农村管理体制的演变。农民社会保障从无到有,并与城市逐步并轨,形成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劳动力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生产队集体管理模式,到“包干到户”后的市场引导方式,再到“放管服”创新模式的演进。农村财税制度经历了从收取“皇粮国税”,到农村税费改革,再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演变。农业科技体制不断健全,从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方式不到位,到主动适应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变化,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大大增强。镇村建设及乡村治理扎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体系取得实效。

  改革开放前,江西凭借良好的农业资源禀赋,农村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以农养工”筹集国家工业化建设资金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工业基础弱、配套政策少,未处理好“取”与“予”的关系,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发展活力不够。改革开放后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人民感恩奋进,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江西农村发展呈现出全新面貌。这一深刻变化启示人们:一是制度推动和人的潜能激发,是农村发展的永续动力;二是要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三是要不断破除“小农”意识,用制度推进农村“三产融合”,要内挖资源优势和人才潜力,外拓开放合作优势和战略协作潜力,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变战略潜力为发展潜力。

  发展战略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后江西农村战略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8年)重点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体制改革,实现粮食增收,巩固江西产粮大省地位。第二阶段(1989—1997年)重点是完善家庭承包制,发展乡镇企业。第三阶段(1998—2003年)重点是抓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完善粮食价格机制。第四阶段(2004—2012年)重点是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废除农业税、农村土地确权、开展新农村建设。第五阶段(2013—至今)重点是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完善,实行城乡融合发展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启幕。

  江西在农村战略演进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一是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三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战略目标不动摇,始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战略路径不动摇;二是紧紧把握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带来的战略契机,抓住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给农村带来的发展机遇,调优结构、稳粮增收、提质增效;三是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落实国家一系列重农支农政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动力和有力保障,农旅融合、产业升级、集群发展;四是发挥科技革命支撑作用,规划引领、产村相融、园村共建。

  农村经济实现赶超

  70年来,江西农村经济实现了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从单一封闭模式向多元开放格局转变,从产量数量增长向品牌质量提升转变,依靠农业生态、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激发农村改革、旅游、科技等后发优势,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赶超式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68.6:9.4:22.0优化为2018年的8.6:46.6:44.8,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949年只有 59.72 元,2018年增加至14460元,是1949年的242倍,超过2018年全国平均数。“十三五”以来,江西农村经济总量、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的增速保持在全国前五、中部第一。

  江西农村经济实现赶超,得益于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一是农村改革位居全国前列,江西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是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信息化进村入户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多项改革的试点示范省;二是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金融体制、投入机制、社会化服务机制改革攻坚;三是创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模式,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66个,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农田建设,农业“三产融合”加速推进;四是智慧农业建设领跑全国,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率先在全国整省推进“123+N”智慧农业建设;五是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农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领跑全国。

  乡村成为“梦里老家”

  70年来,江西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基本公共服务、农民经济收入及精神风貌、乡村治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8年底,全省1.7万多个行政村中,自来水受益村占74.4%,通有线电视的村占97.1%,通宽带的村占99.1%,农村通电及公路网实现全覆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内改路、改水、改厕工程不断完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扶贫、农村集体经济得到持续发展壮大,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385万人减少至2018年末的50.9万人。农村基层党建、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移风易俗、文化建设、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不断加强。

  今天的江西农村,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自然生态,是人们的“梦里老家”,令人向往。总结江西农村社会巨变的成功经验:一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实现了干部配备优先选强、财政金融优先倾斜、资源要素优先配置;二是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河长制、湖长制全覆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攻坚战;三是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战,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污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专项行动,启动美丽宜居县(市、区)、乡镇(村庄、庭院)试点建设;四是不断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道德理事会、文明促进会、村民议事会、百姓参政团等社会组织,推进乡村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打造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江西新时代“五美”乡村。

  (作者系中共上饶市委党校副教授)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