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陷入“越减越负”的怪圈
2019-04-24 17:10: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孙晓璇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如何让此项政策落实落地,实实在在解决基层干部们的“燃眉之急”,让基层干部从“无畏的事务”中彻底解脱出来,能放开手脚干实事,通过减负“减”出了基层的“加速度”成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减负”应从何减起,单单的出台政策,在基层中进行宣传,能做的也只是“扬汤止沸”,最终这场“减负战”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要找到负担的根源,切实把上级的好政策落实到位,切实把群众的烦忧解决到位,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理顺关系,理清社区职责,探索“准入”的可行方式,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优化部门的工作程序,建立属于社区的小程序,公开社区服务的项目和办理要求,居民可提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预约到社区办理,通过“数字化”管理,优化部门的管理程序,减轻基层负担。

  二是要改变社区考核方式。一是根据社区自治组织的性质实行双向考核。建议对社区管理服务绩效的考核,以社区居民和驻地单位的满意度为主。街道办对社区工作的考核,也应以界定的职责为依据,不能把社区职责之外的工作列入考核 甚至列入 “一票否决“内容。

  三是要积极培育社会组织,试点建立专业社工站。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培育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招标等程序,动员现有社会组织接受政府委托,从事公共服务,由政府负责考核和监管。二是引导和规范公民根据需

  要和自愿,自我组织,开展互助活动。社会问题的处置和解决具有社会诊断和治疗的意义,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设立专业社工站,可以使学校培养的社工人才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更好地处置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根据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可能,可以针对青少年行

  为教育和社区矫治,由检查督促转变为专职人员直接面对矫正对象,按专业社工模式独立开展工作,相关社区组织可给予必要的配合,通过培育社会组织、设立专职社工站,积极探索社会化管理的新途径,逐步实现由财政养人向财政养事的过渡。

  总之,基层减负的目的还是要激发基层的工作积极性,点燃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推动实际工作。毕竟,我们事业的成败,关键还在人。

责编:车婧